虚拟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健康心理的塑造研究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网络迅速扩展至社会生产生活的各领域,也成为了高中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通过网络实现“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生问网答”,极大便利了高中生的学习。然而网络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它极大地丰富和便利高中生的生活、学习;另一方面它又对高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网络不良信息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严峻挑战,网络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愈发重要与迫切。
1 高中生痴迷网络的原因
1.1 虚幻的迷人感
在虚拟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匿名方式与他人交流,隐藏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经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的虚幻感觉,给涉世未深的高中生创设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学生在这个世界里,获取了大量不良信息,如网络色情、病毒、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等。高中生对不良信息的隔离能力差,进而导致大量恶劣社会问题产生。
1.2 虚幻的平等感
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父母、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较多,形成了“高势位”,学生认为自己处于“低势位”。这种心理的落差,急需得到释放。而互联网对于一切网民来说没有阶层之分,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感。而对于这些信息的正确性和可信度,这对于尚处于成长期的高中生来说缺乏鉴别力。
1.3 虚幻的互动感
网络游戏是高中生“痴迷”网络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网络游戏的互动性、“零距离”,让网络变得更立体、更生动,这紧紧抓住了高中生的心理。网络中的不良暴力信息,高中生可能产生模仿心理,对社会、对学生都产生极大危害。
2 虚拟网络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2.1 学习过度依赖网络,交流沟通能力下降
在大数据的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高中运用网络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答题,下载学习题并提供网络答疑。这种学习方式有其积极性,但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容易接触到各种不良信息。由于高中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且很难分清对错,辨识好坏。这些不健康甚至错误的言行,导致高中生对道德标准的理解产生偏差,致使一些不道德和违法违规的行为经常出现。同时,学习过度依赖网络,不懂的难题立即在网络上搜索答案,学生理解不深,没有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争辩,使得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得不到锻炼提升。
2.2 沉迷于网络,形成了不思进取的虚幻意识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制作内容及其展现形式不断改进,翔实的文字材料、生动的影视图像、悦耳的音乐旋律、友好的界面形象及巧妙的连接机制,都对高中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新颖刺激、参与性极强的网络游戏更是让学生产生难以抗拒,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形成“网瘾”。“网瘾”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消磨了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导致学生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生活在虚幻世界的生活,往往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对现实生活抱有不满和失望的情绪,这些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乐氐乃鸷Α?
2.3 沟通靠网络,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
随着QQ、微信等网络沟通软件的发展,网络沟通越来越多。网络沟通扩大了学生的信息交流面,但网络沟通对高中生诚信心理的形成产生挑战。在网络沟通中大多数人以虚拟的身份出现,人与人之间交流不是面对面真实的交往,虚假的信息充斥着网络,使人难以识别,这导致网络中的人际关中时时充斥着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会影响高中生的现实人际交往。为避免受骗,学生会自觉保持人际交往距离,疏远人际关系,导致他们对他人的猜忌,对他人真诚的怀疑以及对自身真诚待人行为的缺乏,自我封闭心理逐渐形成。
3 高中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对策
3.1 因势利导,疏导为先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上网无处不在,高中学生“网民”越来越多。“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有些学生有比较强的自控力,可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也为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有些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容易沉迷网络无法自拔,存在诸多消极隐患。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家长必须转变传统的心理教育观念和模式,不能一味的“堵”,认为关掉网络、没收学生手机才放心。这种简单的管理方式将学生化为监管对象,双方互不信任,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老师、家长应学会尊重学生“网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而不是仅停留在说服、说教或灌输。
3.2 监控不良信息源,净化网络空间
从政府层面说,必须加强网络法规建设,对不良信息源头严厉查处;加强网络法制道德教育,对超出了现有社会道德和法律水准要求的网民言论和信息,给与发布者以惩戒,压缩不良信息的生存空间。从学校层面说,一方面,学校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培养网络法治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让高中生认识到不良网络行为的危害,避免不良网络信息的在学生之间流传;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网络技术管控,建立网络安全管理队伍和网络防火墙,及时清除网上不良信息,控制信息的来源,严防不良信息的渗透,完善信息的过滤机制。
3.3 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主动发布学习信息
学校教师要对网络传播以及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的心理教育,才能引导高中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辨别能力。学校教师要学习掌握一定的网络课件开发技术,要将动态模拟展示、模拟操作、多媒体情景创设、资料查询、反馈练习等功能充分展示出来,让网络真正为教学服务。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网络
学校要根据高中生的需求,举办学生喜爱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实高中生的业余生活,避免课余时间无所事事,避免学生把精力都放在网络上。学校要开展多种业余活动,主动填充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远离网络。在家庭里,父母尽量避免在孩子学习时间上网,以免给孩子暗示尽快完成好作业便可遨游网络,作为学生家长应主动管控网络,起到带头作用。在学生完成学习的空余时间,家长主动设计孩子的活动,让学生走出家庭,避免“宅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