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青年教师心理健康体系的构建探讨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面临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需面对更大的挑战与压力。对于刚步入教师行业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来说,他们面领着的是全新的教学工作压力,面对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生活上面临着买房时的高房价、结婚生子的高成本等一系列生活问题,这样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势必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常言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连教师在心理上都存在困惑,那还谈何授业解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培养健康人才的保证。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
(一)自身角色定位模糊。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院校,刚毕业,初来乍到即承担着集授业传道解惑者、指点者、参与者、科研者于一体的多元化职业角色,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专业训练,导致对教育科学知识认识不足,在找不准自身发展定位,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归属感和成就感。
(二)存在明显的“年轻人”年龄特征缺陷
1、思想容易波动,心理尚不成熟。高职青年教师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社会阅历上都处于懵懂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高职青年教师刚走出校门,直接上岗缺乏社会阅历和实际锻炼,日常的教学科研任务使他们感到困难多、压力大,满腔热情一下子变得心灰意冷。
2、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基本教师资格训练。高职青年教师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受教育经历,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中以学生身份度过的,都是书生型人才,长期的理论学习造就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一贯以来,他们都立志于攻读更高的学位,对于教师的教学,从来没有考虑过换位思考,对教学科研第一线实践性环节锻炼的机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成长经历,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时,不知从何处下手,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
(三)鲜明的“焦虑与冲动”特征
1、工作预期较高,欲望强烈。高职青年教师作为改革开放的目击者,在广泛涉猎新技术、新学科基础上反应迅速敏捷,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知识面广,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实力。很多高职青年教师自我期望值高、不安于现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成才欲望,工作上希望起骨干作用,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信任,并希望短时间内在事业发展上取得显著成绩。
2、行为独立自主性强。高职青年教师在学校读书期间往往是学习成绩比较好,自尊心比较强的一部分人。他们在学校被当成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且较为自信的那一部分优秀人才。高职青年教师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充当个体劳动时,都具有独立思考、乐于挑战不同的东西,工作和行为上自主意识不受控制等特征,遇到事情比较容易冲动。
(四)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所致的矛盾心理特征
1、在校积极的进取心与在社会消极的名利心的矛盾。高职青年教师大部分横跨新世纪的历史时期,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伟大而艰巨的目标激励他们不断奋斗,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激发了他们积极的进取心。但是,他们面对现实社会时,常受社会不良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进取心严重扭曲为名利金钱心,产生巨大的心里矛盾,蠢蠢欲动不安分于本职工作。
2、工作主体性与表现被动性的矛盾。无论是从完成的实际工作任务或所发挥的实际作用,还是教育工作中占有的地位看,高职青年教师都已成为高校工作主体,他们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整个教学工作。然而他们面对新的教学环境,常受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不愿意挑重担,工作表现消极被动,也不想承担更多的社会工作。
三、高职青年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学校制度改革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加大。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教师职业也不再是“铁饭碗”。同社会上许多各行业一样,高职教师职业也实行竞争上岗,评聘分开,学生网上评教,教师业绩量化评估,年度考核等举措,原来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职青年教师必须面对更多的挑战,接受现实社会的优胜劣汰,使得青年教师心神不宁,惶恐不安。
(二)自身工作角色社会认同感没有得到满足。高职的职业认同感不如本科院校、兄弟院校的差距也有加大。同样是跨出高校自己却到高职院校工作,不但显示不出自己高学历的优势,反而在同等学历的同学之间比较起来低人一等,心理上往往产生冲突。
(三)教师之间的工作竞争压力加剧。由于高职教师竞争上岗,职称评定,教学竞赛,评优评先等一系列竞争性激励措施的执行,青年教师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学院对学历要求高,认为学院分配不公,自身待遇过低,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造成了人际关系紧张,领导与同事之间的隔阂、猜疑嫉妒,影响教学改革的实效。
四、构建高职青年教师心理健康体系的对策
(一)改革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关注青年教师的心理需要。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定各种倾斜政策,进一步提高高职教师社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着力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学院可以创造更加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环境,在待遇、荣誉、竟赛、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改革教师评价和管理机制,加大青年教师的参与管理力度,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自尊心、自信心,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进而将教学视为一种事业而积极追求。同时相应健全培训机制,多采用集体教师业务技能培训、经验交流,教学讨论等形式,达到共同提高,鞭策后进的效果。
(二)健全高职青年教师的心理培训与咨询体系。设立高职青年教师心理咨询中心,建立高职青年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可在他们产生过度紧张、焦虑、烦躁、恼怒、抑郁等不良情绪时,可得以倾诉和宣泄,减轻甚至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教师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建立教师心理咨询机构,尽量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其职业特点,营造氛围,创造条件,为教师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提升他们的工作成就动机,让他们感受到职业成就感,使教师的心理压力能够及时缓解。
(三)强化工会组织、突出文体活动对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工会组织可有意识地提供交流平台,搭建院校领导应多与青年教师感情交流的平台,同时开展一些文体娱乐活动排谴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消除、调节、平衡长期从事单一教学及科研工作所产生的心理疲劳;有益青年教师成长的活动,激发热情,创造良好人际氛围,为健康成长拓展出更美好的空间。
(四)搭建高职青年教师自我心理调节的环境。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让他们置身于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从中可以涉取缓解心理压力的力量和自我发展的勇气。引导高职青年教师积极主动自学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增强教师的角色意识,正确对待名利和金钱,正确理解和处理各类大学生的特别行为。主动参加丰富多彩的各种有益活动与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减压,放松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