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动漫与艺术设计专业群学生创造力培养实践与探索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05-0033-04
创新思维能力又称为创新能力,简称创造力(creativity),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本质上由创造性态度、创造性行为和创造性产品因素组成,核心是创造性行为。创造性行为指对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方法和创造性人格的训练与塑造。创造力是设计师谋业和职业发展的立业之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文化时代: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总览》指出,文创产业是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其都正在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战略产业[1]。2017年,湖南省省级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3162家,比上年增加465家,实现营业收入2196.18亿元,同比增长14.9%,占GDP比重达6.35%[2]。虽然湖南省湖湘文化优势明显,长沙不仅是首批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城市,有湖南卫视为首的广电湘军、出版湘军等文化产业强势力量,而且还有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湘潭昭山文化产业园、浏阳河文化产业园等58个创意产业园区,但是湖南省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设计缺乏创新,其根本在于人才缺口制约着文创产业的发展。一是人才数量严重不足;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三是人才往往从传统产业转型,缺乏文创产业创意理论和实践经验,整体素质偏低。在“双创”时代,高校有义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并保障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湖南大众传媒学院作为其“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湖南省公益广告大赛、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湖南省VR动漫技能大赛等多个赛事的承办单位,有着得天独厚的创新创业环境。本文以该校为例,介绍其有效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创造力的具体经验。
一、高职学生创造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社会服务实践能力不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式方法不多
目前,高职院校对创造力培养的观念存在误区,主要体现在:过分强调智商,忽略创造力;强调考试结果,忽略学习过程;强调知识来自权威的传授,忽略学习的主动性;支持循规蹈矩、标准答案,排斥好奇求变、独立思考;重视纸笔测验、记忆背诵,忽略真实评量、多元表现[3]。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缺乏整合,保障不到位。在相关科研奖励制度与设备购置方面要弱于本科院校,很多带有技术创新的项目无法落地于学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制作文创项目的经验不足,无法结合教学问题情境提出适宜于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学内容缺乏“创意引导”与“积极创新”环节,教学法上也限于“讲授法”,很难将头脑风暴法、综摄法、亲和图法、思维导图等多样的方法运用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难以培养学生答案探究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设计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创造力培养课程体系不完善,缺少对师资、教学资源的整合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动漫与艺术设计专业群在成立初期,各个专业教学课程和实践项目都没有交集,课程设置往往仅限于本专业的项目来展开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趋向于对学生的技能提升,但对学生就业竞争技能和发展后劲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学生毕业后发展能力弱,对湖南创意产业园区中商业项目设计完成度欠佳。整体课程体系中课程分散,没有根据动漫与艺术设计专业群对师资、教学资源等进一步进行分化整合。在实践课程文创项目设计上,面向学生的创造力素养和任务机动要素设计不足,在跨专业文创项目设计方面前期缺少相关专业教师的科学系统规划,缺少跨专业项目的实训平台,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同时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来实现成果转化。
(三)国际交流合作不够,没有利用智慧学习环境塑造学生创造性人格
与我国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相比,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具有较好的区位发展优势,借“国际汉语言文化传播基地”平台,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一直走在前列。2011年,先后有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30余所国外高校或教育机构来校访问。2012年学校成为湖南省首家具有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的高职院校。2017年与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在长沙签署中外联合办学备忘录。但是,以上国际交流合作主要还停留在师生交流的层面,没有充分利用国际合作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造力。此外,在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来营造智慧学习环境方面存在不足,没有利用网络平台和课堂教学进一步对学生抗挫折、自律性、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
二、高职动漫与艺术设计专业群培养学生创造性行为的途径
(一)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以项目实践训練学生创造性思维
首先,学校出台了专利发明、横向纵向课题经费管理等相关科研制度奖励政策,购入先进设备器材并应用于项目实践之中,教师参与科技服务和科技转移再开发等能力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动漫与艺术设计专业群引进了穿戴式动画运动捕捉系统,并运用于动画教学和项目加工服务中。专业教师创新了传统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社会服务能力。2015年,师生共同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红色题材的动画电影《少年毛泽东》,通过对动画电影项目的三维动画和影视特效的创作实践,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动画运动捕捉系统节省了教学时间;另一方面,教师将捕捉的动作数据积累起来,形成了越来越庞大和丰富的捕捉动作库,并对积累的动作数据进行后期优化处理和运动重定向,形成模块化的动作片段,从而在脱离捕捉设备的情况下,学生可自主选择动作片段组合应用,形成个性化的角色动画作品。这样使得新技术的应用成果能惠及更多的专业学生和合作企业,产生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其次,教师在结合教学问题情境引入文创商业项目中,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思考是开启创造性思维的钥匙,是酝酿艺术产品设计的阶段。思考更需要加入群体智慧的碰撞,例如头脑风暴法就是利用群体决策来产生创造性的想法。项目实施过程中会碰到种种问题,如技术、客户要求、创意保守等问题的解决方案。虽然此阶段创造性思维设计不一定能在实际项目中执行下去,但能让学生进一步提升创造性思维和专业技能水平。以文创项目进一步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项目紧密契合课程内容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强烈热情。教师问题情境设计的项目需根据学生的设计与制作水平进行定级分层,不仅要有序、合理地按照先易后难、先平面后多维的顺序进行,还需方法多样、操作过程灵活、因人而宜地适时调整策略。通过调动不同层次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形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
再次,教师在课内外采取适宜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在课程教学中运用主题创作训练、联想训练、中心点发散思维训练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课程“短片创作”中运用亲和图法(即KJ法)提升团队的创造性思维,按照2~3人小组进行划分,在前期创意设计中成员对设计目标不明确或者不理解时,用便利贴写出自己理解的美术风格、人物设计等相关特征,并限时15分钟促使其他参与者快速思考,当大多数人都写不出后,暂停让小组成员浏览一下其他小组成员的内容,再次进行交流、沟通、补充内容。再限时10分钟让所有人一起用最快速度对便利贴进行分类,这样不设分类标准可以减少参与者之间的分歧点,通过便利贴表述内容,参与者更容易达成分类结果统一。而后,在每一种分类中拿出一些特征来随机组合,组合过程中特征项比较随机和自由,参与者可以沟通协商选择。应用KJ法可大幅度提高汇总效率,并达成组内认知统一。创造性思维训练的KJ法其目的在于突破思维惯性,围绕中心建立多向、多发而又浓密立体的思维动向,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优化专业结构课程体系,以跨界整合养成学生创造性方法
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国波茨坦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国巴黎高科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都已经创立设计思维学院,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4]。美国在学科教育上非常注重人才的创造力培养与实践,其动漫专业教育体系完整先进,动画学院学科众多,有超过500家从事动画教育的学校和机构,通过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提升相关领域的技能、创造力素养。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除了以真实任务为载体之外,更需要通过跨学科跨专业养成学生创造性方法,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素养。当代设计创造性方法也是通过跨界整合来实现的,以项目为轴心进一步完成学科和专业之间的跨界,引领学生以开放的观念来创新艺术作品,挖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注重技术与人文内涵的融合。动漫与艺术设计专业群打通学科界限,优化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并开发了真正具有文化特质的课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法。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与湖南创意文化产业集团理事单位一线专家在共同分析专业群岗位群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紧密把握动漫与艺术设计产业发展动态,构建了“人文素质+专业共享+专业方向+专业拓展”的“大平台、小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大平台”是专业群共性的部分,它包括共同知识、共同技能和共同的职业素养,强调跨专业的协同培养,是养成学生创造性方法的必备条件;“小模块”是专业群内各专业特定的知识和技能,是社会需求、学生特长、个性发展、专业特色和优势的集中体现。根据群内专业之间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原则,将设计与造型、创意思维、数字平面制作等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作为群内共享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规范、创造力素养,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技巧,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多选择。
通过“大平台”的综合实践课程,融合拓展学生的創造力,如人体工程学与家装设计学科的交叉跨界,色彩心理学与新媒体设计的交叉跨界,函数语言与三维仿真动画的交叉跨界等。首先,动漫设计与服装设计跨专业融合,以富兴世界金融中心“萌星动漫游园会”秋冬COSPLAY展览项目设计为核心,卡通漫画设计与服装专业的学生合作完成经典的动漫人物造型设计,既解决了服装设计与动漫设计单一靠画稿来完成作品设计,又能引导学生将服装设计的实用性、动漫设计艺术性与文化性结合起来。其次,将影视动画与影视广告跨专业融合,以“商业动漫广告”和“公益动漫广告”项目设计为核心,由影视广告专业同学完成前期的市场调研、广告策划案、广告文案撰写,影视动画与影视广告专业学生共同确定设计主题,完成分镜头脚本设计,并分头进行实拍素材以及动画人物设计的制作,并共同完成后期剪辑、合成、特效等工作。第三,影视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融合,以“腾讯手机QQ界面”项目设计为核心,影视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共同完成QQ界面的策划案,先由影视动画专业的学生确定“腾讯手机QQ界面”的插画设计风格,再由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进一步完成界面的排版风格、色调搭配和交互动画。由以上实例可见,以项目作为行动的目标载体,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行动获得知识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方法。
(三)拓宽国际合作交流,营造智慧学习环境,塑造学生创造性人格
一是借助湖南广电集团的影响力依托长沙“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地域优势,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积极服务湖南区域经济。学校与湖南广电集团国际频道等探索深度合作机会,依托“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世界看湖南”“一年级”“马栏山上课了”等多个文创项目,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积极落实中华文化走出去。其中影视动画专业师生结合湖南卫视“一年级”栏目,根据其故事情节完成图书的动漫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专业每年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提供视觉系统形象设计;广告设计专业制作的81个电视广告及企业宣传片均已在湖南经视等媒体播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湖南省立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已完成社会服务项目98个。 二是提升师资力量的国际化水平,招收海外留学生。师资力量国际化不仅通过跨国界的教学和科研交流合作,还包括了积极主持并参与国际教学资源与标准的开发。学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持续加强,学校通过政策引导,拓宽留学渠道等方式,每年积极选派教师赴海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研修。学校注重双向交流,积极与国际合作办学。一方面,使本校学生有到国外留学的机会。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依托,开展了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的国际合作办学,引进国际课程标准或合作开发课程,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课程学分互认。另一方面,使国外学生来留学。2017年,学校在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结构的解构和重构分析,构建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征的、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相通的、体现能力递进课程理念的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教学标准,完成了“文化创意与策划高职国际化專业教学标准”“天地熊猫中文教学资源包开发标准”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2018年有来自于德国、斯洛伐克、南非、马达加斯加、塞内加尔等国家的8名留学生来到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习。
三是营造智慧学习环境,塑造学生创造性人格。有创造性人格的学生,才能进一步形成创造性行为。动漫与艺术设计专业群“小模块”专业课程运用了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来构建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雨课堂”不仅通过动画效果再现动漫技能绘制过程,更是运用配音课件、扫码签到、随堂小测验以及弹幕、上传图片答题、发红包等功能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教师还通过大数据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情,学生运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来提升设计能力与创造力。动漫与艺术设计专业群还通过大师梦工厂形成学徒制个性化教学服务,让学生尝试用各种材料、不同技法来设计完成原创项目;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以企业和第三方组织评价的各类比赛,营造浓厚的竞赛文化氛围,在校内形成技艺立业、创意兴业、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关注竞赛、分享竞赛、热爱竞赛,让学生体验项目成就感和创造的乐趣。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通过上述举措促使学生养成创造性行为,提升了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实施成效明显。从2014年到2018年共获得各类技能与产品设计奖项84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为1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