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家方力钧为例浅析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关系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首先我先说说我对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本身意思的理解。艺术价值主要是指艺术品本身的艺术品位、艺术质量及其所产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市场价值是指艺术品在流通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价值。
随着艺术的普遍化,艺术与大众的距离可谓是越拉越近。市场经济推动了艺术通俗化的进程,艺术市场化的同时,出现了一些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而忽视了艺术本身的质量和教育功能。
一些素质较高的书画家,其艺术价值与市场价位大致相近,有的偏低;而一些素质较低,又善玩弄手法的书画家,尤其是一些中青年书画家,其市场的价位却远远超出其本身的艺术价值,致使人上当受骗,造成艺术市场的混乱,严重阻碍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其原因:一是画商或经纪人素质低下,与这些书画家时里应外合,哄抬价格;二是一些评论家、新闻单位的人员不负责任地胡乱吹捧,推出的一些名不副实的“名家”、“大师”;三是收藏家或经纪人文化品位不高,缺乏应有的艺术素质,盲目购藏。
中国当代艺术呈现着某种发展的奇迹,据说中国当代艺术在市场上的价位已经排在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和美国。这个说法也许有些虚高成分,但是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一些具有指标性意义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其价位在市场上的飙升,就真的让熟悉这个领域的人们大跌了好几回的眼镜。
其中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在北京京广中心大宴会厅的瀚海拍卖现场以6930万元人民币成交),纵观近二十年艺术市场中的拍卖价格,相比之前的价格这简直是天价,现象引人深思,也引起了我的兴趣,就近现代国画的价值谈几点自己的看法。最典型的方力钧的一张作品,就是《打哈欠》,就是我们所说的街头小混混,这种无良青年,或者亚文化里面调皮捣蛋的人。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来面对一个似乎是庄严的、神圣的伟大的传统。就像我们面对伟人,我们不仅失去某种恭敬,我们甚至还想到一个滑稽的念头,我们要搔他一下痒,如果一个庄重的伟人,我们搔一下他的胳肢窝他会怎么样呢?我们会有这样的奇特的想法。我想某种意义上方力钧就是这样的状况。于是,岳敏君的《傻笑》,方力钧的《光头》和《打哈欠》就构成了90年代我们所说的“玩世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气,它的确传达了某种特定时期的特定状况,近乎黑色幽默的喜剧想法。问题是这种想法到今天它还能够持续提供更多的正面价值,这是一个疑问。所以我对方力钧和岳敏君的评价是有保留的,而且也能看到当代艺术的某一个极端,当它上升到某一定程度时如何继续下去?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次偶然机会和朋友在展厅看到方力钧的展览,我不以为然。著名的年轻批评家朱其写道“的确是我们认为他有价值,但是这个价值似乎还没有到他足以代表一种更精彩的文化传统的程度。”
说到当代艺术,96年是一个起点,到02、03、04年中国艺术市场忽然升温,而且北京出现了“F4”:方力钧、王广义、张晓刚、岳敏君,成了四个拍卖价过千万的大亨。方力钧现在在北京开饭店,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他说,你作为艺术家来开饭店,你到底是商人还是艺术家?方力钧的回答显示了艺术家的聪明才智,他说,不是说做艺术不能跟钱挂在一起吗?为了使我的艺术纯洁,我决定开饭店赚钱养活我自己,以便使我更好地从事艺术。
现在的艺术家真厉害,什么都是他的,好的也是他的,不好的地方也要说成好的。明明是艺术使他暴富,这个时候他又赚别的钱养他的艺术。
现在问题是艺术家已经不是像以前那么纯粹地做他的作品,艺术家原本独特个性的艺术作品被市场接受后很难出现更大的突破,更多的是不断重复模仿复制其以前的作品,然而现如今并不完善的艺术市场仍愿意为其买单并乐此不疲。
那种商业主宰艺术发展的现象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得不偿失,盲目地追求商业利益,商业牵着文化走得现象必将逐渐破坏着市场,从而导致不断的失去市场。所以,要通过赢得观众来赢得市场,再辅以市场运作,才能所向披靡。艺术创造力的缺乏和艺术热情的不足,是市场主宰带来的弊端。艺术在被市场驾御和驾御市场之间,应当有自己的明确思路。既然没有逃脱市场的捷径,就应当把握艺术与市场之间和谐但主动的关系。回避市场,闭门造车固然愚蠢,但一味投合世俗丧失艺术更无疑是自杀。所以艺术是具有独立性的,市场决定艺术是错误的,但没有市场的艺术就不是艺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整体艺术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价值和市场价位两者之间的矛盾最终会逐步统一起来,但也只是相对而言。因为艺术价值和市场价位两者的关系极为复杂,这须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