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金融
银行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证券金融 >> 银行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以及行业监管的日趋严格,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管控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导致资产负债的流动性、定价方式和收益水平等发生变化,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构建资产负债表基础上的各种表内外资产、负债的有效配置和管理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银行业务的发展变化。

  2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及互联网新金融的多重冲击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逐步发生变化。资产方面,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占比呈逐步下降趋势,非信贷类市场化业务比重日渐提升;负债方面,传统中长期稳定和低成本的存款流失加剧,同业负债、协议存款及大额存单等主动负债的规模不断上升,负债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化,期限以短期为主、负债稳定性变差、负债成本提高。在监管趋严、利率市场化、基准利率改革和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也需要顺势调整。

  2.1监管环境趋严对资产负债管理的新挑战

  2008年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协议Ⅲ》对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和流动性指标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增加了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表外高风险资产加权换算及动态拨备等内容,对资产负债管理要求设定了更高的门槛。2018年资管新规后,对于非保本理财产品,要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净值化管理,而对于已纳入银行表内核算视同存款管理的保本理财,与非保本理财资产管理的属性存在本质差异,两者需清晰划分。商业银行发行的保本理财产品一直以来在负债结构中充当着临时调节工具,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银行保本理财业务将逐步下降,最终被其他负债产品如结构化存款、大额存单等所替代。

  2.2利率市场化对资产负债管理的新挑战

  2015年10月,央行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下限,中国利率市场化初步实施。2019年8月,央行推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利率市场化又迈出了关键一步。LPR改革以来,利率呈下降趋势,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也明显下行,导致资产收益减少,尽管银行FTP价格也随之下调,但利差收益收窄,使商业银行降低负债成本的意愿加强,高息揽储的动力下降,资产负债规模增长的压力与盈利的压力增加。银行将倾向于扩大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借短贷长,同时将贷款投放给愿意支付高利率的借款人以获取高收益,增加高风险资产。另外,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资金自主定价模式,对客户资金的流动产生影响,客户会在对商业银行存款资金价格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存款银行,增加了银行负债的不确定性,提升了银行负债的成本。

  2.3新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管理的新挑战

  2018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会计准则,改变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分类和计量方式,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配置、流动性管理和定价管理有一定影响。首先要考虑票据贴现、资产管理计划、股债权投资等在新准则下需要重新分类的业务利率波动对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影响,并据此确定资产配置目标;其次是交易对手的预期信用风险,由于新准则下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范围略有扩大,所以计提减值的金融资产范围也略有扩大,需要从减值成本上考虑资产配置的必要性;最后是产品定价的影响,定价中要充分考虑对减值、资本的影响,以保证定价能够有效覆盖相关成本。

  3商业银行应对新挑战的资产负债管理对策措施

  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加速拓展,随着监管变化、利率市场化及与国际接轨等的推进,金融市场创新业务和表外业务发展迅速,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随着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日趋综合化,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也从传统表内业务及单一授信模式占主导,逐步向表内外和集团客户与子公司及上下游的全方位、全链条式资产负债经营模式转变。

  3.1建立涵盖表内外业务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需从主要面向信贷市场向金融市场等领域拓展,涵盖包括表内信贷资产与表外理财投资、投行发债等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策略。目前,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大多以固定收益类资产占主导,标准化产品及权益类资产占比较低。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从资产多元化的角度,全方位改进当前的投资体系,逐步提升资产交易业务,通过证券化、资产转让等方式调整资产结构,增加优质、高收益资产,提升资产组织与配置能力。在负债管理方面,以成本为导向,加强对各类表内外负债的统筹管理,合理安排负债结构和期限,通过货币市场、同业市场,做好负债结构的优化。积极推进融资工具创新,做好主动负债的结构管理,加大金融债发行,以主动和灵活的负债管理,降低期限错配程度,改善资产负债表“借短贷长”的状况,降低流动性风险与利率风险。

  3.2探索适应资管新规要求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

  2018年4月“资管新规”发布以来,资管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银行风险显著收敛,资管业务逐步回归本源,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年底,使因新冠肺炎疫情对商业银行资金端和资产端产生的双向冲击压力有所缓解。商业银行在锁定存量资产的基础上,继续自主调整资管业务整改计划,完善配套政策安排,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为存量资产处置提供更多的方式和渠道。一是在负债管理中,商业银行将部分表外理财转移到表内存款、货币基金等类固定收益产品上,调整银行的负债结构;通过增加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产品,主动把握产品推出节点,研判产品价格高低,为资管新规实施后留存理财客群、接续回流资金提供标准化投资产品;二是在资产管理中,在统筹协调资产组合风险回报与优化资本配比结构的基础上,综合运用EVA测算工具,调控资产规模和结构,构建以资本和收息率为中心的价值传导资产管理模式,争取资产收益最大化。同时,对于部分无法消化需要回表的存量非标债权资产,商业银行可根据融资项目的特点,创新符合监管规定的信贷产品,以满足企业的不同信贷需求。

  3.3加强LPR改革后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LPR改革以来,有效推动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LPR报价已成为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并影响到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FTP),贷款利率隐形下限被打破,贷款利率明显下行。目前来看,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并未明显降低,但为了与资产收益相匹配,降低负债成本成为必然,进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要加强自主定价能力,构建LPR下的新型利率管理体系和定价考核体系,完善存贷款定价策略。

  负债管理中,在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针对不同期限的存款采取差异化定价利率。一是批量的差异化定价,例如针对不同行业、规模或渠道进行差异化定价,给予达到一定规模的渠道批量客户更优惠的价格;二是定向的目标客户定价,例如在某个阶段对信用较高的某类别客户给予更优惠的产品和价格;三是一对一的客户定价,具体分析某一高价值客户的综合贡献水平,结合客户的价格敏感度,进行一对一的特殊定价。同时,在贷款利率下行的趋势中积极调控负债成本,保持息差稳定,通过适度运用同业存单、协议存款和发行金融债券等主动负债方式,灵活管控资金来源,着力提升储蓄存款与结算类存款占比,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

  资产管理中,充分考虑成本、风险和利润因素。一是完善FTP定价体系,做好LPR、贷款利率与FTP相互影响的分析研判,主动建立市场化的、联动统一的FTP定价和外部利率授权管理体系,将信贷市场价格变化与内部绩效考核高度关联,使商业银行业务部门紧跟市场导向,全面体现资金成本和流动性溢价,调控资产业务发展;二是努力降低运营成本,资产定价主要考虑营销费用等与业务发展直接相关的成本,成本的高低影响产品的定价;三是对客户进行风险识别,建立LPR与客户贷款利率间的分层管理机制。LPR是银行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客户信用等级、企业规模与行业地位等的不同,会导致银行授信的风险不同,因而考虑不同客户与LPR间的信用价差,对客户实施差异化定价,会更好地规避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

  3.4加大新会计准则下资产负债的精细化管理

  在新会计准则下,需要商业银行从风险和收益角度科学分类和管理各类资产与负债。一是对于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要前瞻性分析利率趋势和波动影响,提前预判配置资产或负债所产生的收益与风险,进行综合平衡后确定配置方案。二是按照预期损失模型计提拨备将增加资产减值准备,对信用资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商业银行采取谨慎风险管理策略还是采取宽松风险管理策略将直接影响信贷资产的减值金额,需要对现行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重新审视,加强信贷成本管理,优化资产结构。

  4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关键是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平衡,既要适应宏观政策的变动,又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要在风险约束下,实现资本回报和价值创造的最大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经济新常态、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监管的新要求,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流动性、定价方式、管理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转型升级之路还要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曲折前行。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服务项目

论文费用

论文发表

服务声明

服务声明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咨询QQ:574461795

周一至周日9:00 - 23:00

 

COPYRIGHT©2006-2022 志远论文网 http://www.zydxlw.com

本站所有的免费论文都是来自网络,并不是我们写作的论文,只供游客观看,并不用于出售。

论文查重 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 论文网 硕士论文 论文写作 本科毕业论文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毕业指导 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