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学科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

唤醒经验,使生活和语文交融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应关注人现实的生活,且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生活。陶行知先生又说过,“生活即教育”,人必须在现实生活中接受教育。

  同样,语文学科,更应承载起其与生活相联系的责任。语文教师更应在教学中追求将语文与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通过生活理解语文、通过语文更好地生活。

  一、让生活经验进入语文

  在统编版八上语文教材中,课外古诗词诵读收录了宋朝晏殊的名作《浣溪沙》。在词下配有解读的情况下,学生阅读理解理应不存在太大障碍,但实际上,学生对本首词的理解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在交流中发现,通过把握“去年”“旧亭台”,学生对词中作者吐露的光阴流转、物是人非之感慨的理解基本到位,没有障碍;对从“几时回?”的发问及“无可奈何”的自答中体味词人对繁华易尽的无奈和怅惘也无太大问题;而对“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表达的是词人的欣喜及通达,故尾句的“独徘徊”不仅是因惆怅而起,“徘徊”更展现的是词人由此情此景进入一种由复杂的悲欣交集的情感而引起的沉思状态,难以体会及理解。

  问学生因何而不解,学生多表示不明白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到底是悲伤还是欣喜。换言之,学生在情感的体味上仍处在非此即彼的阶段,不是乐便是悲,无法体会复杂的情感。对此,我营造了这样一个情境:

  “如果你现在回到你的小学母校,看到母校熟悉的种种,但其中却早已没有你熟悉的同学,你是否会感到惆怅甚至忧伤?而如果此时出现一位可能你原先不太熟悉的老师,你又会产生怎样的情绪?”

  学生对这一场景中的第一个问题表示肯定;对于后一个问题,学生认为自己再见到曾经的老师,即使当初与其并没有过多接触但在这样一种失落情境中仍然会感到欣喜。因而,我让学生将这样一位不太熟悉的老师与词中似曾相识的归来燕作联系。发现在物是人非的环境中,这一类角色使得词人也好、回到母校的学生也好,都与过往有了联系,不再是一个境外之人,惆怅的情绪中自然交织进了欣喜之情。至此,作者的欣喜之情变成了易于学生理解的人之常情,词人的悲欣交集之情便得以体味。

  可见,学生的不理解并不是因为生活经历太少,主要是由于没有自觉对生活经历进行体会并形成经验。语文的文本,主要是关于人的故事,记的是经历,抒的是经验之情。当学生在熟悉之境中有了体验,形成了经验而不只是经历时,对文本中相似之境便能更好地体会,对与己相仿情感也能更好地理解。

  所以,使学生学会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文本的事与情是理解文本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需要做的便是帮助学生“有心地回忆,用心地体验”,进而将熟悉的生活与陌生的语文相联系,因此,老师不应忽视学生既有的生活经历,应帮助其回忆、唤醒,并梳理提炼为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既有经验去体会作者当时所处的情境,真正做到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

  二、让语文经验进入生活

  当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文本、学习语文,并不是生活与语文发生联系的全部。学生能将在语文中的体验迁移到生活中,进而反哺语文更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如:近日网上有这样一段学生习作,题目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对我是一个严肃、苛刻且粗鲁的人。别看他外表有一点胖,憨厚朴实,像一个成功人士。实际上呢?他像一个母亲还健在的史铁生,天天崩溃,我稍一不顺他的心,他的嘴就如黄河决口般骂开来了。我则像史铁生的妈,每次在他生气时,悄悄走进卧室,等他说完就又静静地走出来,眼边红红的……”

  这位小作者在文中将自己的父亲比作常常陷入崩溃与暴怒的史铁生,自己则是那个总是好脾气、耐心关抚的母亲。这样的比照不可谓不妙。我想,这位学生在学习《秋天的怀念》,看到文中的史铁生时,就将其与自己父亲联系起来了。也就是说,文本唤醒了这位学生的生活经验,并让他获得了与其他同学不太一样的感受。进而,这一文本成为了这位学生生活经验的一部分。语文很顺利地进入了他的生活,并产生影响。

  对此,我认为,语文教师不应只是以文论文,我们不妨通过文本帮助学生唤醒生活经历,通过在文本中理解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简言之,教师此时应带领学生“有心地勾连,用心地理解”。在实际操作中,对于现代文,特别是故事及情感与学生隔膜不大的文本,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在文本学习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获得的新体会、产生的新理解。像学习过《秋天的怀念》这类描写家庭情感等,学生容易有生活经历的文本后,更应让学生试着写一写,如:上文提到的《我的父亲》或“我的家庭关系”这一类题目或话题,使学生在写作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及对自身生活的感受、体会和理解。如此,让语文文本成为学生了解生活、理解生活的一个途径。

  结语

  使生活与语文交融。通过生活经验去理解语文的好处显而易見。生活经验使得语文文本中的事件不再是前人的说教或灌输,文本中的人与事得以鲜活起来;生活经验使得语文文本中的情感显化,更便于学生理解。

  通过语文经验去理解生活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很形象,能让学生真切地去体会;它可以很温柔,能让学生在避免尴尬和伤害的前提下反思自身,并更好地生活。

  所以,语文老师应带着学生由生活进入语文,更让学生带着语文进入生活,最终,使生活与语文交融,生活便是语文,语文更是生活。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服务项目

论文费用

论文发表

服务声明

服务声明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咨询QQ:574461795

周一至周日9:00 - 23:00

 

COPYRIGHT©2006-2022 志远论文网 http://www.zydxlw.com

本站所有的免费论文都是来自网络,并不是我们写作的论文,只供游客观看,并不用于出售。

论文查重 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 论文网 硕士论文 论文写作 本科毕业论文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毕业指导 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