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理论下的外语文化教学反思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一、文化语境概观
语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胡壮麟(1994)将语境分为“上下文”、“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并指出任何一个语言使用者都属于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每个言语社团都有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习语和价值标准,这些构成了语言的文化语境。一般而言,文化语境指在话语事件中参与者所共有的有关社会机构和思想意识方面的背景知识。本族语讲话者不仅用他们自己的声音讲话,而且还要将他们的社会和语言社团建立起来的共有知识、他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表达方式和他们用以表达他们的经历的范畴在语言交际中体现出来。所以本族语讲话者对他们之间的话语是可以预测和理解的。而这些知识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是难题,因为外语学习者没有本族语讲话者所记忆的东西和知识。由于外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常都不是本族语讲话者,所以他们经常意识不到他们话语中的文化内涵。这样,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学会本族语的话语模式,把它们用到他们的外语交流中去。
二、课堂话语与文化构建
在外语课堂上,文化的创造和激活是通过学生之间或者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来实现的。在对话中,参与者不仅重塑了已有的文化语境,而且还具有创造一个新文化的潜力,因为对话是在外语学习环境中进行的,讲话者和听话者在交际中都同时扮演两个角色:发话者同时也是受话者;受话者同时也是阐释者。在课堂话语产出过程中,发话者向受话者发话,同时认为他发出的话符合受话者的交际目的;在阐释过程中,受话者建立了发话者讲话目的的印象,并传送给发话者。
在外语课堂中,各个参与者通过发话和交际条件的改变,以及课堂话语的接受和阐释条件的改变来创造自己的文化。教师与学生一方面在交际中固化传统的课堂文化,另一方面又要激发和塑造目标语的文化,按目标语文化规则行事。
所以,教师自己在外语课堂中成为建立新文化语境的工具。他们需要不断地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意图和目的来确定不同语境,使这些不同的语境具有新的文化意义。
三、文化教学基本内容
以下内容因素可作为目标语文化教学的基本内容。把这些因素确定为教学内容是因为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项目来进行语言交际。换言之,如果学生掌握不好或不掌握这些因素,就不能适当地将所学的语言项目运用于社会交际。
1、话语构成所涉及的文化背景
构成话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包括目标语文化所涉及的经济、政治、习俗、习惯、社会活动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因素,来把所涉及的社会活动进行准确的文化定位。
2、话语所涉及的活动类型和领域
学生需要了解话语所涉及的活动类型和领域,以便能够了解在目标语文化中哪些题材是可能出现的、哪些是经常出现的、哪些是很少出现的、哪些是禁忌的以及各个类型与领域之间是什么关系等。
3、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
社会交际中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种类多样,包括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同性别角色之间的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等。学生需要了解目标语社会文化系统中不同的角色关系对交际造成的不同影响。
四、文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反思
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看,文化包罗万象,复杂异常。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我们需要抓住文化的关键和核心部分而不能对文化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进行探讨。对此,有人提出了文化中心概念,它既包括日常习惯和行为规范,又包括文化主要的价值系统、惯常的思维模式、本族语者需要面对的对人类社会和人性本身的某些流行的假设等。然而,这种所谓中心概念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确定哪些是外国文化中特有的方面,对中心概念的教学和学习对外语教学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实际的文化语境不是也不可能仅仅通过几个知识点的教学和学习就可以掌握,只有在实际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的交际活动中才能真正学到。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是基于意义潜势的行为能力,它存在于人最根本的生活能力和交际能力之中。而从外语教学的角度讲,文化语境存在于语言的实际运用过程之中,其学习离不开语言运用。
另外,文化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单纯地谈论文化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场合都具有一致表现的东西,而是表现在社会不同的次范畴中。文化课程对于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些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对整个外国文化语境而言只是冰山一角,属于相对显性的文化知识。而大量的文化现象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直接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日常行为和日常交际之中,我们在任何时候所讲的任何语言和进行的任何交际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在外语教学中直接教授文化知识讲解文化知识点是必要的,但文化不能只依赖文化课程的课堂教授,文化学习需要融入到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在听、说、读、写、译等教学中都要时刻注意文化现象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义潜势,使文化既表现为知识,又表现为能力和行为。
在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没有条件直接融入目标语文化的客观现实条件下,从认知角度进行思维认同法教学和学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例如:西方人见面打招呼更关心的是对方的身体状况而非是否吃饭或要去哪里,于是我们见外国人时注意思维认同,关心其健康状况而不是吃饭与否,这种意识会指导外语学习者按照目标语者的思维习惯、说话习惯和行为习惯来行事。
只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认同,才能真正提高外语接受能力从而掌握和恰当运用更多的外语表达方式,才能真正正确地理解和解读语篇,将语篇在移位的环境中还原其原来的意义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