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材逻辑为教学逻辑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一、教材逻辑与教学逻辑的意蕴
中小学教材编写的逻辑意蕴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依据知识的内在规律编排知识点,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二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编排知识点。而教学逻辑则是关于“谁来教”和“怎么教”的问题,其主要发挥着引导和维持教学系统从不规范走向规范,从随意性走向自觉性的作用,也表征着师生、教材和教学环境的对话过程。
教材逻辑与教学逻辑的目标都是人的发展。教材是逻辑化经验的结果,预示着儿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的结果;教学逻辑则影响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材逻辑和教学逻辑皆是随着儿童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的。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其教学逻辑体现着英语教学内部各要素间的有序性、规律性和严密性。英语教师只有整体把握英语教学知识逻辑和过程逻辑,才能助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步汲取英语文化营养。
译林新版《英语》教材基于现代语言教学和课程理念,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的结构进行编排,突出语言运用;此外,其还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分层设计。下文,笔者以译林新版《英语》四年级教材为例进行分析(教材分析见下页)。
结合教材各单元标题、话题及功能,我们可以看出:(1)教材中,一些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增长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不断复现、螺旋上升,因此,教师要能以旧引新,串联各知识点。(2)主题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学习场景,易于学生接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3)单元之间的“序”与“续”是客观存在的且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每个单元的重点新知识都会在前一个单元有所呈现,前一个单元的“续”可作为新单元学习的“序”。
二、实现教材逻辑到教学逻辑的转变
(一)遵从学科逻辑,基于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开展教学
英语教材以“听说为先,读写跟上;点面结合,不断复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线,以英语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内在逻辑为辅线编排内容。基于英语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应找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设计教学逻辑主线。
1.揭示教学内容的逻辑起点,勾勒鲜明的逻辑主线。
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基于学生立场和教学内容而确立的教学设计起点,是教师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逻辑起点的确立依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原因和目的,学了以后的用途以及怎么学能更好地发展。逻辑起点确立得好,能促成课堂教学逻辑主线的形成,同时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 7 How much?一课,常规的教学方式是导入文本内容,进行义卖活动,在创设的情境和设置的问题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改变常规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思考所学内容的使用场景及如何使用,怎样有效学习,然后找出关联知识点并列出表格(见表1),就可以勾勒出教学的逻辑主线。
由表1可以看出,学生给出了自己的思路:不只是学习义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迁移运用。这为“以学定教”“变教材为学材”“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确定教学方向”提供了依据。
2.厘清教材编排的逻辑关系,建构清晰的逻辑路径。
教学时,教师应基于学生整体发展的目标,厘清教材编排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规律,从而实现结构化的教学。
译林新版《英语》四下Unit 3 My day一课主要讲述了Mike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但是教材呈现的内容逻辑性不强,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综观本册前4个单元,我们可以发现教材的编排逻辑,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和Unit 2 After school的知识点其实就构成My day,且为Unit 3的学习做好了铺垫。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可以视为Unit 3的延续或补充。教师在执教时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单元,而应把握4个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滚动复现知识点,建构知识结构(见图1)。
在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图的帮助下,学生能够建构知识网络,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契合教与学的逻辑,基于儿童原有的认知经验实施教学
教學逻辑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它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其特定的规律,一般都是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感知到理解、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创造等。为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主题,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开展教学。
1.结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重组教学顺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重新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活动的实施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弥补教材编排上存在的逻辑漏洞。
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 6 At the snack bar和Unit 7 How much?两课都有购买物品活动,重点句型都是I’d like...教材编排主要考虑句型结构的逻辑,即从What would you like?引出I’d like...再延伸到Can I help you?其实也可以由Can I help you?引出I’d like...且在Unit 6中,在小吃店购买食物,没有提到价格,这与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偏差。因此,笔者调整了教学顺序:先教学 Unit 7,再通过义卖食物进入 Unit 6的教学,使两个单元自然衔接,情境完整。 笔者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调整教学顺序,就是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并促成学生新知识体系的形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重组,能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清晰。
2.关注儿童的差异,尊重个性发展。
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用相同的教学对待不同的学生是不科学的。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主题,根据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分层设置问题,尊重儿童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 5 Our new home主要讲述家庭物品摆放的位置,涉及Where is...和Where are...的单复数问题。为了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笔者引导学生在学完文本知识后,开展“装潢设计”活动,学生会根据自己见过的或想象的装潢样式,大胆设计,自主表达。对于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设计图和语言表达也是各不相同的。
(三)聚焦人的发展逻辑,基于儿童能力整合设计教学逻辑主线
英语课堂教学的逻辑除了有学科知识和学生认知规律这一条主线外,还存在一条隐线,即英语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弄清教学逻辑的主线与隐线,基于单元知识的关联整合设计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把握、聚焦、优化教材中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学习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1.关注儿童的逻辑思维衔接,设计整体的情境。
教材中各单元的板块虽承载着不同的语言功能和教学任务,但又是相互影响、紧密相关的。关注单元板块之间的衔接,把几个板块的教学活动相结合,整体设计教学情境,将语言知识点有效串联,并融为一个整体,能让学生感受到整个单元的逻辑性,进而有助于他们建构语言知识体系,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有如下板块:Story time,Wang Bing, Mike擅长打篮球,并帮助Liu Tao练习打篮球。Fun time中Tom展现了自己及sister、brother的运动能力。Cartoon time的主要内容是Bobby 在观察、模仿duck、bird的本领后,向Sam展示而受伤的事。Sound time 呈现辅音字母f发/f/音的语音知识。Song time的歌曲巩固本单元重点句型can...。Checkout time练习不同人称主语的句型。笔者根据本单元话题“谈论运动能力”,以文中Liu Tao不擅长打篮球,在朋友的鼓励下加强锻炼的事为主线,设计本单元的整体情境:Liu Tao成为运动宣传大使并调查人们的运动情况,同时带动更多的人参加运动。教学时,笔者结合各板块人物,建构了宣传调查的逻辑线索(见图2)。
在单元整体情境中,学生运用语言知识can...can’t...进行交际,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立足儿童经验的发展逻辑,实现完整的教学。
教材中各单元的主题一般是学生所熟悉的。教材中的不同话题会涉及同一个知识体系,但这个知识体系往往不是按照逻辑顺序编排的,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架构,使教材的结构更符合儿童的认知方式,从而让教学更完整、完满。
四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和四下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主题都与“能力”有关,前后有很强的逻辑连贯性,但在现实教学中,它们出现在不同的学期,教材编排的顺序是Can you...?→I can...→I can’t...→She/He can...→She/He can’t...→What can you see?→Can you...?→What can you do?→She/He can...学生前学后忘,没能实现知识的有效串联。鉴于此,教师可以将这些散落的知识点结合文本、学情和教学实际等,进行整体规划,并调整优化为:I can...→I can’t...→She/He can...→She/He can’t...→Can you...?→Can he/she...?→What can you do?→What can he/she do?→What can you see?→What he/she see?
对于教材中那些呈点状分布的知识,教师要探寻这些知识点间的逻辑关联,让其形成知识链,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接受与理解。此外,链状的知识还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课堂是探索生命、领悟生命的场域,因此,教学应该回归儿童主体。英语课堂教学逻辑的建构,应贯通教材的知识逻辑,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应遵循学生的认知逻辑,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应遵从英语的学科逻辑,契合教材、学生、教师三者相互联系的内在规律。变教材逻辑为教学逻辑,在某种程度上能实现教师的自觉成长和学生言语生命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