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主对政府回应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摘 要:网络民主是一把“双刃剑”,对政府回应既产生积极影响,如培养了政府回应理念,创新了政府回应手段,扩大了政府回应范围; 同时,也对政府回应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表现为网络民主中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影响着政府回应内容,互联网和电子政府的发展问题束缚着政府回应能力,政治和政策的应对态度和策略制约着政府回应效率,数字鸿沟现象的长期存在阻碍着政府回应的公平性等。因此,必须提高网络民主加强政府回应,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秩序; 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提高网民素质; 加强政府治理,畅通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渠道;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民主的范围。
关键词:网络民主; 政府回应; 对策研究.
当前,网络民主在中国的政治实践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政府也越来越注重借助网络平台来倾听吸纳民意、提高行政效率。政府回应是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对公民和社会的需求作出积极有效的反应和答复的过程。中国的网络民主发展到现在,对政府回应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同时,网络民主是一把“双刃剑”,对政府回应产生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正视这些消极影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促进中国网络民主的发展,从而使网络民主对政府回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一、网络民主对政府回应的积极影响.
网络民主是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一种民主形式,具有直接性、平等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与中国传统的民主形式相比,网络民主中不管是公众的参与深度、参与成本,还是参与范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则对政府回应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从积极影响来看,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培养了政府回应理念.
在传统的民主形式下,政府回应的过程从回应主题的酝酿产生开始,经过不断发展到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最后进入民主决策程序,需要经过一段不算短的时间历程。如果再算上其他一些诸如领导职位变动、其他事项冲击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个主题纳入议事日程的时间可能就遥遥无期了。因此,受传统民主形式的影响,政府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回应理念。但在网络民主形式下,受网络舆论等压力的影响,政府可以也必须在短时间内对公众关心的问题作出回应; 否则,任由网络舆论无序发展下去,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肯定会产生消极影响。久而久之,政府的回应理念就会得以培育,并最终成为政府的良好习惯。
2. 创新了政府回应手段.
在传统的民主形式下,政府回应只能更多地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座谈会等手段,利用这些手段进行回应,不可避免会导致政府回应具有了一定的滞后性; 这也是导致长期以来中国的政府回应效果不是很好的重要原因。但在网络民主条件下,网民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只需要花费比较低的成本就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点击率等来表达对某一事件的高度关注,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对网民集中关心的问题进行有效回应; 否则,政府就没有履行好社会管理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传统的回应形式外,政府部门必须创新回应手段,通过微博、“公民论坛”、政府门户网站等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地进行政府回应。
3. 扩大了政府回应范围.
在传统的民主形式下,从个别公民的利益诉求,到大多数公民的共识,再到逐渐酝酿为政府回应的主题,并最终得到政府的有效回应,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的“洗礼”,只有那些少之又少的公民利益诉求才有机会得到政府回应; 同时,有一些政府本应该积极回应的主题则暂时被“搁置”。
当然,“搁置”起来并不等于已经解决,而是根本没有解决,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信访问题在中国比较突出了。网络民主所具有的直接性、平等性、开放性等特点则完全扭转了这一局面。只要网民比较集中地关注某一社会问题,政府就必须而且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作出回应,政府回应的范围随之扩大了。
二、网络民主对政府回应的消极影响.
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民主对政府回应有一定积极影响的同时,对政府回应也产生着消极影响。
认真分析这些消极影响并采取措施积极规避,才能顺利推进中国网络民主的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中国政府的回应能力。
1. 网络民主中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影响着政府回应内容.
在网络民主条件下,公民只有通过网络理性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府回应才能有效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但网络民主发展到今天,网民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并没有保持一致,一些非理性因素还直接影响着政府回应的内容,并最终影响着政府回应能力的提高。
网络民主中非理性因素的存在,是指网民在没有认真调查研究的前提下,对某一事件仅凭自己的想象就从众或“满腔热情”地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形成了一些“假利益诉求”。如果越来越多的网民非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出现网络中多数人的暴政现象,这时政府就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回应。
原因在于,对这些“假利益诉求”进行回应的同时,势必影响政府对一些“真利益诉求”作出正确判断并把它们作为政府回应的主要内容。
2. 互联网和电子政府的发展问题束缚着政府回应能力.
作为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一种民主形式,网络民主的积极推进必须以互联网和电子政府的发展作为前提条件; 换言之,只有互联网和电子政府得以良好发展时,政府回应能力才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中国互联网和电子政府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截至2011 年12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 5亿,达到 5. 13 亿,全年新增网民5 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 2010 年底提升 4 个百分点,达到 38. 3%。中国互联网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网民人数最多,联网区域最广[1]。但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一直存在中国互联网的应用水平处于较低状态、网络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网速不太可靠等问题。事实上,有很多网民在使用网络时一直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部分原因就在于网络其实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安全。当然,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阻碍着中国政府回应能力的提高。
3. 政治和政策的应对态度和策略制约着政府回应效率.
网络民主的发展要求政府必须在政治和政策方面具有良好的应对态度和策略; 同时,良好的应对态度和策略也是政府回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政府的应对态度和策略如何不仅直接决定着公民的利益诉求能否得到满足,也是衡量政府是否有责任感的重要标准。在传统的民主形式下,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政府的应对态度和策略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态度“不端正”。一方面,疏于回应,无视公民的正当利益诉求,认为有些事情不重要,可以置之不理; 另一方面,消极回应,有些政府部门在关键时刻“集体失语”,即使以后有所回应也缺乏起码的诚意和内容。( 2)“积极”推卸责任。事件发生后,不是积极地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给公众一个合理的说法,而是极力狡辩、找借口,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一错再错。( 3) 准备不充分。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存在应付的心理,事情出来以后,急于给公众一个自认为比较合情合理的说法,认为肯定能“搪塞”过去。殊不知这样只能给公众这样的印象,即政府态度尚可,但没有任何作为,从而直接影响着政府回应能力的提高。
4. 数字鸿沟现象的长期存在阻碍着政府回应的公平性.
网络民主的发展要求所有社会成员都能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只有所有的公民在网络民主中享有同等的话语权,合理的价值诉求得以通过网络进行表达,这时的政府回应才是公平公正的。但是,中国数字鸿沟现象的存在正严重阻碍着政府回应的公平性。“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在英文里面,数字鸿沟大多数时间统称“Digital Divide”,也有时候叫作“Digital Gap”或者“Digital Division”,本义是数字差距或者数字分裂[2]。换言之,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3]。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对立、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原因,中国公民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一部分人在网络民主中属于“弱势群体”,无法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无法参与网络民主,他们的价值诉求因而无法通过网络得到政府的及时回应,政府回应的公平性因此大打折扣。
三、提高网络民主加强政府回应的具体措施.
提高网络民主,加强政府回应是推进中国民主进程的当务之急。但也要看到,一方面,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平等性、即时性等特点; 另一方面,中国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网民,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是导致中国网络民主出现问题,对政府回应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中国网络民主的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秩序.
网络民主中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多数人暴政”
等,是阻碍网络民主发展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秩序。事实已经证明,绝对的自由不可能有效约束人们的行为,只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才能建立合理的网络秩序。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法律法规具有可操作性。对所有社会成员来说,法律法规的威慑力不言而喻; 但前提是这些法律法规具有现实针对性,是可操作的。如果对绝大多数网民来说,都觉得那些法律法规和自己没什么关系,那法律法规的威慑力自然直线下降。其次,制定的法律法规应该少一些弹性比较大、只定性不定量的规定,多一些硬性、可量化的规定。这是为了防止有些“神通广大”的网民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后,借助某些力量,得以从轻发落。如果少数人可以钻法律法规的空子,那么法律法规的公平公正性以及存在的合理性都是存在问题的。最后,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管理广大网民。法律法规颁布之后,要严格按照规定处理那些“不负责任”的网民。只有如此,才能促使更多的网民“谨言慎行”,从而形成良好的网络秩序。
2. 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提高网民素质.
当前,中国网民的数量和素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事实上,网民素质良莠不齐也是制约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中国网民的网络伦理道德建设,提高网民素质。首先,积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网络伦理道德是公民道德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公民道德建设做不好,网络伦理道德水平肯定不会很高。当前,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应该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改变这一局面。其次,健全网络伦理规范体系。
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平等性、虚拟性等特点决定了国家不可能对所有的网民进行监督。这时,“自律”就比“他律”重要得多。只有健全网络伦理规范体系,才能促使网民主动控制自己的网络行为,采取科学理性的方式参与网络民主,网络民主的顺利推进才成为可能。最后,在全社会积极加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网络道德教育。有些网民过于享受网络中“绝对自由”的感觉,从而不自觉地阻碍了中国网络民主的进程。这就需要综合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在全社会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即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中,绝对自由都是不存在的。如果你不想别人欺骗、诽谤、绑架、诬告……那么你就不要这么对待别人,简言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加强政府治理,畅通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渠道.
当前网络民主之所以出现问题,同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关系密切。因此,必须加强政府治理,畅通沟通渠道。一方面,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政务公开。要做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好沟通,实现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有效监督,政务的公开透明是基本前提。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有些政府工作人员担心接受公众的监督,以为只要及时“稍加遮掩”,时间会解决所有的问题; 在网络民主的条件下,越不公开的事情越容易引起网民的好奇,越容易导致网络民主中的非理性参与。因此,实现政务公开是畅通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渠道的首要前提。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动机制。
在传统民主形势下,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动比较少;网络民主的推进,为政府和公众之间开展良好的互动提供了平台。建立健全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互动机制,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其一,政府真正能够做到“以人为本”,充分了解公众的利益诉求,梳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其二,公众要对政府保持信任,不要采用非正常方式,而要科学理性地反映自己的诉求,只有这样,政府才能更好地解决面临的问题。
4.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民主的范围.
数字鸿沟现象的存在对网络民主的发展有百弊而无一利。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我国东部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 40%,而西部仅为21. 5%[4]。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的数字鸿沟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还是存在一些诸如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逐渐缩小这些差距,才能逐步扩大网络民主的范围。一方面,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给予资金补贴,使中国的“信息贫困者”也能享受到网络带来的“福利”。另一方面,在这些地区的学校中加强网络基础教育[5],让这里的孩子们从小能够接触到网络,了解网络知识,培养他们利用网络主动参与中国民主进程的意识。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取决于两个因素: 其一,国家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有国家的资金支持作为保障,如果没有相应的支持措施,肯定实现不了。其二,专款专用。有了资金支持,还要把这些资金落到实处,保证这些资金真正用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EB/OL]. http: / /baike. baidu. com/view/38177. htm.
[2] 数 字 鸿 沟[EB/OL]. http: / /baike. baidu. com/view/95170. htm.
[3] 张新红.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 2008[J]. 电子政务,2008,( 11) : 24.
[4] 王金豹. 网络民主政治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 1) :
147.[5] 薛建泽. 网络民主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 理论观察,2013,( 1)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