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2012年,财政机关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指令。行政事业机构内部管理是内嵌到行政事业单位里,体现的是经济活动管控机制的落地实施,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具体来说,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的重要管理活动,能及时查漏补缺和识别风险,为组织目标保驾护航;同时内部控制又是一种制度安排,如内部控制设计需要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求,实现了从制度上规避风险,增强管理的有效性以及水平,同时能够合理避免舞弊以及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本文的分析视角是行政事业机构的内部审计,良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可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单位内部有序实施,有效运行。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
现阶段的行政机构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内部审计慢慢融入到里面。因为社会情势还有单位内容的变化,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详细现状可见:缺乏内部审计意识。中国的传统计划经济对行政机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管理人都遵循传统方法。对财务工作还有内部审计工作关键性的理解没有到位;没有考虑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很多机构的组织结构中,审计部门依旧缺乏独立的人格,还把内部审计人员编入财务单位或是另外的部门,并且审计单位也在其他单位的管辖范围内。这种情况造成了审计人员工作量大,还伴随其他因素的干扰,审计工作质量差;审计工作落后,市场经济还有社会情势持续改变。大量的行政单位仍然遵循传统的工作模式,也就是主要关注财政收支审计,并未展开一定的扩展,不适应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内部审计并未做出正确定位,内部审计工作不是基于真正的单位情况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工作目标还有单位,或者是部门整体目标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制约着内部审计的实施效果。
(二)内审在行政事业作用有限的原因分析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到位
现阶段,中国大量行政机构对内部审计职能的理解有偏差,在开展相应工作的环节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一部分行政机构没有独立的部门,其详细的内部审计工作大多数是财务单位或是其他单位来完成。然而,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下,很容易造成行政机构内部审计工作欠缺一定的独立性以及公平性。内部审计构架也没有充分的参考效应,很大程度影响到行政事业机构的内部审计作用的体现。
2.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现阶段,公共机构的内部审计人员通常缺乏专职审计员。从别的地方转移的内部审计师具有相应的业务水平以及较低的工作能力。他们没有具备审计的专业知识以及理论知识,所以无法顺应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些需求;在现阶段的公共机构内部审计员中,全职工作人员相对少,大多数是兼职人员,后续的教育跟不上,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缺乏计算机内部审计以及网络信息内部审计等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师的构架不科学,而且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源于会计或是纪检监察人员。即使他们存在相应的会计知识,但他们对审计工作的理解不充分,不具备胜任能力。内部审计师的专业素养较低。审计工作中的行为不标准,风格不稳固。十分影响到了审计工作质量的增强。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提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与认识
能够利用优化机构管理的内部审计专业教育。例如,省审计办公室组织相应单位管理人员参加统一的内部审计工作培训,不但可以科学增强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水平,并且也可以增强管理能力。更好的落实管理工作。或者地方审计局可以到行政机关组织相关的讲座以及培训,重点是负责财务工作以及审计的领导,以及各单位的领导进行讲座和培训,培训师将评估参与培训的领导人。评估是领导力评估以及未来选拔任用的核心根据,以确保领导人员可以在培训以及讲座环节中真正获取一些经验。此外,能够利用推广工作优化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水平。例如,在各行政机构中张贴标语,发布宣传指标,使领导人员在组织宣传的时候增强思想认识和层次。利用以上措施以及手段,领导人员可以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在培训学习,组织宣传,参与宣传过程中的关键性,让领导者认识到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要性,确保内部审计单位的工作以及独立性的重要性,进而缓解中国行政事业机构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工作过于形式,以及领导关注度低等方面的问题。
(二)规范内审程序,建立良好的内审环境
内部审计机构有必要规范内部审计流程,创新工作模式,顺应潮流,拓开工作核心。主要内容如下: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增强本身的素质,对工作切实负责;所有的项目都必须落实准备工作以及审计后管理;优化监督,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改革审计方法,为部分发展创造机会;转移工作重点,为机构创造较多的经济利益。并且,单位要持续监督,同时切实执行审计结果,要求执行单位在充分理解审计报告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反馈报告,落实审计中的整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