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口年龄和受教育性别结构变动分析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一、引言
人口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地区男女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常用性别比来表示。一个地区的人口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会通过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再生产过程体现出来。由于不同产业和职业对两性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存在差别,性别结构还可能通过影响就业结构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根据2000~2013年的数据显示,贵州省总人口性别比波动较大,虽总体上呈下降的变化趋势,但较全国数据显示,一直是偏高的(见图1)。而且,经验数据表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总人口的性别比在95~102之间波动(陈卫,宋健,2006)。由此可见,贵州省的人口性别结构是不平衡的。本文拟从贵州省人口性别结构变化为例,厘清其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正确评估未来“十三五”时期贵州省人口结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路径找出相应的对策。
二、贵州省人口年龄和受教育性别结构现状
根据《贵州省统计年鉴2014》数据显示,2000年,贵州省总人口数为3755.72万人,男性人口数为196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52.4%;女性人口数为1787.7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7.6%;男性人口数超过女性人口数180.2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10.08;2013年,贵州省总人口数为3502.22,男性人口数为1822.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52.04%;女性人口数为1679.7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7.96%;男性人口数超过女性人口数142.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8.50。从2000年到2013年,男性人口的比重总体上在减少,女性人口的比重总体上在上升,但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不大,波动较小;2000年到2013年总人口的性别比波动较大,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其人口性别结构变化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男女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变化较小,但男性人口数仍然超过女性人口数很多。2000年到2013年,男性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在51.49~52.4%之间波动;女性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在47.6~48.51%之间波动。男性人口数超过女性人口数在111.1~180.28万人之间波动。
第二,性别比失衡程度在不同的年份表现有差异。2001~2003年人口性别比变化较平稳;2004年开始,到2009年则波动较大,在106.14到108.19之间波动。
贵州省人口性别比总体偏高,与此同时,还具有分年龄性别比,受教育程度性别比不断缩小等特点。
(一)低龄年龄组性别比明显高于高龄年龄组性别比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差异巨大。第五次人口普查,性别比最高的年龄组为15~19岁组,性别比为124.08,性别比最低的年龄组为100岁及以上年龄组,性别比为41.53,最高与最低性别比差异为82.55个百分点;第六次人口普查,性别比最高的年龄组为0~4岁组,性别比为123.94,性别比最低的年龄组为100岁及以上年龄组,性别比为40.85,最高与最低性别比差异为83.09个百分点。从2000年到2010年,0~4岁年龄组性别比显著增加,上升了9.93个百分点,5~14岁和75~99岁年龄组性别比也增加了,由此可以看出,贵州省总人口性别比偏高主要是由0~14岁和75~99岁年龄组的性别比明显偏高造成的。与此同时,15~34岁和50~74岁年龄组性别比在不断下降。联系前文,从2000年到2010年贵州省的总人口性别比整体上是呈下降趋势的,可以看出15~34岁和50~74岁年龄组性别比降低的幅度超过了0~14岁和75~99岁年龄组性别比升高的幅度,使得总人口性别比整体上下降。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0~14岁和75~99岁年龄组性别比明显偏高,即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升高和人口年龄结构老化。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致使男性偏好强烈,女婴被弃和被人工流产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使得初生婴儿的性别比不断上升;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自然死亡率不断降低,人口结构老年化。
2.15~34岁年龄组性别比不断下降,这一年龄组人口流动性大,省外迁入和迁出的性别差异影响了该年龄组的性别结构。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反映,省外流动的人口中,男性占比63.2%,女性占比36.8%,人口流动中男性占比高女性占比26.4个百分点,大量男性人口的流出,从而降低了该省15~34岁年龄组性别比。
(二)受教育程度性别比明显下降
从受教育程度性别结构来看,贵州省的受教育程度性别比要大大的超过全国受教育程度性别比,受教育程度性别结构明显失衡。贵州省在“五普”到“六普”期间,在男女受教育方面进行了比较大的改进,受教育程度性别比虽然仍高于全国水平,但是有明显的下降,尤其是接受过小学教育的性别比,在“五普”的时候是119.10,明显高过正常值很多,到“六普”的时候是99.81,下将了19.29个百分点,达到了正常值标准。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从“五普”到“六普”,贵州省女性接受教育的比例在不断的上升,说明教育中重男轻女的倾向在不断的减少,但是贵州省的受教育程度性别比仍然高于正常值很多,特别是接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的性别比。与此同时,从“五普”到“六普”,贵州省的受教育程度性别比和全国受教育程度性别比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贵州省的受教育程度性别比下降比例明显高于全国,特别是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性别比,从“五普”到“六普”,下降了120.5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贵州省在男女受教育程度上做了很大的调整与改进,这一较好的方面值得更好的保持与继续完善。 三、结论与建议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虽然该省的总人口性别比呈下降的趋势,但是2000~2013年总人口性别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值95~102,所以,该省总人口性别比一直是偏高的,男性人口远远大于女性人口。女性人口的减少会导致生育率下降,人口数量减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能力降低,影响该省人口长期均衡和可持续发展,长久下去,地区人口红利可能很快会消失。第二,低龄年龄组性别比明显高于高龄年龄组性别比。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差异巨大。部分找不到年龄相当女性的男性,其择偶会向低龄女性转移,“老夫少妻”家庭大大增加。这类家庭的稳固性并不强,第三者“插足”可能性增大,离婚率可能上升,还可能引发其他社会问题。第三,该省受教育程度性别比明显下降。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该省上小学的男性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为54.36%,女性占比为45.64%,到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上小学的男性人口占比为49.95%,女性占比为50.05%;同时,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该省上研究生的男性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为71.95%,女性占比为28.05%,到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上研究生的男性人口占比为57.62%,女性占比为42.3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省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女性人口的受教育数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大大降低了该省受教育程度性别比。
针对贵州省人口年龄和受教育性别结构的变化,结合人口性别比不平衡的影响,笔者提出几点从政策角度而言,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第一,提高贵州经济发展水平。改变贵州省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情况,从根本上说在于提高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劳动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增加和落实补贴,精准扶贫,同时拓宽养老方式,发展社区养老、社会养老等。
第二,完善对女性的价值认识。首先,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更多女性提供就业岗位。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贵州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回味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该地区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其次,保障女性在就业中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力,避免就业歧视,为女性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从而吸引女性劳动力的迁入。女性就业歧视问题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制定相关法规并加强监督管理,对进行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进行惩罚,对聘用女性员工达到一定比例的用人单位进行鼓励;另一方面,应完善对女性的生育保险制度,解除企业雇佣女性职工的后顾之忧。最后,女性应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与职业竞争力,增强独立意识,增强自信心,不把自己局限在特定的行业与地区,更加主动地寻找就业机会或进行自主创业,充分实现自身价值。贵州省在提高女性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做得比较好,可以从上面受教育程度性别比的变化分析中可以看出,贵州省的受教育程度性别比在不断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很快,特别是接受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可以看出,贵州省女性接受高学历教育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这将更好地推动贵州省经济的发展,未来贵州省经济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
构建和谐社会、人口性别结构平衡至关重要。只有实现性别比平衡,才能充分实现男女就业平衡,家庭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贵州省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