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文化需求现状与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研究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1-0357-01
“文化惠民工程”是一项惠及全国人民,普及大众文化的工程。近年来,文化惠民工程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学术界,研究内容集中在三大方面:一是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状况研究;二是对农村文化惠民效益的研究;三是单项内容的研究,如图书文化惠民,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和使用情况研究;四是文化惠民的一些好的经验的研究。但上述研究也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问题:对农村文化惠民的针对性问题强调不够;研究内容上,多从宏观层面泛泛而谈,而从微观层面与保障机制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力度明显不足,因此本课题从实地走访调研入手,了解农村居民文化需求现状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情况,力求把农村文化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有效缩小城乡文化鸿沟,为实现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与政府供给的良性互动提供理论参考。
一、农村居民文化需求现状分析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网络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农村居民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数量也越来越大,层次也越来越高,但是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与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仍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呈现出自身的新的特点。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本课题组在石家庄市发放《农村居民文化需求调研问卷》500份,回收率88.5%,有效率89.4%。根据调查数据,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对群众文化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
1.农民的文化需求更倾向于“被动接受型”需求,具有“易于得到、易于欣赏”的特点
从调研数据看,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文化需求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说“您最喜欢的文化休闲活动”,在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文艺演出,摄影、摄像等选项中,农村居民首选看电视,需求比例达到38.7%,其次是看文艺表演达32.7%,读书看报达到26.5%,而这三项内容的总和占了需求总量的76.4%。而城市居民首选读书看报,占需求比例的21.2%,其次是看电视17.2%,再次是看文艺表演占12.5%,这三项内容占总量的51.3%。而对 “摄影、摄像、参加群众文艺表演……”等选项,农村居民的需求比例为0.03%;城市居民喜欢的比例为36.2%。在 “欣赏交响乐、现代派画展”等选项,农村居民的选择为0,而城市居民达到12.6%。
从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 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更倾向于“被动接受型”需求,而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类型更倾向与“主动参与型”需求。从调查中也发现,对高雅艺术的欣赏,农村居民为0,城市居民却达到了12.6%。在假日旅游中,农村居民往往喜欢到大城市,领略现代都市风情,而大城市的居民却更倾向于去探寻原生态的边远山区,探寻自然生态之美。
2.文化需求层次较低
从调查结果看,农民更多的选择最根本、最基础、具有共性的文化需,比如说看电视、听广播、上网、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这些基本文化需求,不需要有专业的文化知识与较高的艺术修养,也不需要做出相应的互动性回应,属于“文化温饱”层次的需求。而对于以彰显其情感追求、审美情趣,道德理想为主要目的的个性化特征较强的中级文化需求相对较少,例如,书法、绘画、摄影等。对于欣赏和参与话剧,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等高雅音乐表演;欣赏和制作抽象派绘画艺术作等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美学知识、艺术理论知识的高级文化需求几乎为0。
3.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具有易于满足的特点,但是渴求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国家权威机构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满足度要比城市居民高出10个百分点[1],这也显示出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具有,易于满足的特点。但是从调研数据看,半数的农民非常渴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认为可有可无的人只占到不到4%。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文化活动设施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家渴望但是也很无奈,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城乡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
4.对于文化惠民工程具有很高的期待
从走访中发现,农民对于文化惠民工程给予很高的肯定,农家书屋成了大家常去的地方,村边的健身器材是深受老人孩子喜欢的娱乐设施,但是也期待着农村文化场所,文化设施更加完善、齐全。大家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比如建议我们多播放一些适合农村老人儿童需求的电影或戏剧,多增加一些传统文化的因素,尤其是教育儿女要孝敬老人的一些传统文化作品;多建一些文化活动场所;对于农家书屋,多配备适合农村生活题材的读物,多订阅一些适合农民生活的报刊;多组织一些戏曲、歌舞、娱乐演出,多组织一些针对农村居民的培训活动。
二、河北省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实践探索
从调研情况看,河北省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完成情况和运行情况都非常良好,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都顺利完成,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目标。
但是农村文化惠民工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从调查中发现农民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期待很高,迫切希望建设相关的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但是实际上农民的活动场所非常有限,到文化站去的人远远不如去网吧聊天玩游戏,或者去棋牌室,麻将室的人多。同时农民也希望能有适合农民的活动项目,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的利用率还不高,农村文化活动种类偏少,针对性不强。一些文化站举办文体活动较少,举办的文化活动,内容单一,导致农民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我们更多的强调了各地项目建设的完成情况,但对于建成后的后期管理和惠民作用的发挥认识不够,一些地方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了摆设,没有真正发挥惠民的功能??????
因此,提高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效益,要避免形式主义,避免陷入“形象工程”,切实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最终目标,使之成为富有成效、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拥护的民心工程。
三、如何形成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1.建立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调研反馈机制,准确及时掌握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保障为农民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各地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功能定位。
2.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后续经费和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形成科学的绩效的评价标准体系。一个是解决后续经费保障问题,确保后续工作的持续性;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大对相关文化活动团体的扶持;定期为农民举办文化娱乐活动和慰问演出等。另外,根据农民的特点,做到以“送”为主,坚持送书送报、送电影、送演出、送培训、送致富信息等。同时要让农民唱主角,为农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建立并完善农民文化队伍,积极推动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3.引导社会力量关注农民文化生活,支持和鼓励文艺工作者、文化企业和社会团体深入农民生活当中去,创作和生产反应农民生活现状,贴近农民文化需求的、适合农民口味的、符合农民兴趣的、优质而廉价的文化作品和文化娱乐活动。切实提高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中的文化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