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SCP分析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1 仪征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现状
1.1 城市郊区型。市效周边的铜山、岔镇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空气洁净,休闲农业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它们大都利用当地自然环境,现有农业资源和乡村特色。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开设特色休闲农家乐,让游客在工作之余体味农家风情和特色菜肴。
1.2 园林生态农业型。随着2007年4月仪征市枣林生态园的建成,仪征市农家乐休闲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发展。生态园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拥有“三山”、“五湖”、“两泉”等自然禀赋,以及6000亩经济林果、1.5万亩花卉苗木、2万亩生态林等优质资源。
1.3 乡镇特色型。仪征地域广阔,是扬州地区唯一有山的县级市,各乡镇特色明显。如:大仪牛肉,陈集风鹅,岔镇老鹅,新城猪头肉,铜山狗肉,十二圩河豚,刘集山珍、油港龙虾等。游客不仅可以品尝正宗特色,吃完后还可以带上几份馈赠亲朋好友。
2 仪征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条件
2.1 投入主体呈现多元,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了多种投资主体的介入,除了个私经营户、工商企业经营“农家乐”外,乡村集体经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家庭也开始投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2 自然条件普遍较好,经营季节性强。该市农村自然环境优美,地势起伏,有山有水,错落有致,花草树木景观别致,大多数“农家乐”都是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业特色基地的基础上建设的,因此环境普遍较好。
2.3 地理环境优越,游客资源丰富。仪征,地处长江三角洲的顶端,是宁、镇、扬“银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西接南京,东连扬州,南濒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部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交通便利,南来北往旅客众多,农家乐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2.4 村庄整治不断深化,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几年来,全市以村庄示范整治工程为重点,通过抓组织领导、部门协作、村庄规划、资金筹措、督查考核等环节,并结合“小康乡村”、“万里清水河道”、“村庄绿化”等工程,改善了“农家乐”休闲旅游点的外部交通、生态、供水等条件和环境,完善了农村的基本配套设施。
3 仪征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内容初级,形式单一。据调查,目前“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只是简单地给旅游者提供吃住两个方面的服务,而娱、购的情况很少,各项配套设施不完善,有些地方甚至只提供吃,于是,绝大多数经营者只是获得了吃方面的利润,利润空间有限,而且,经营内客的单一,也降低了旅游者的兴趣,失去了回头客。
3.2 乡村文化含量低。目前除了枣林湾生态园打出了“天上人间枣林湾”的口号,并推出了同名的歌曲外,其他农家乐都没有什么文化的含量,纯粹的是吃喝,加上农民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于城市,意识形态也和城市有一定差异,导致“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小农意识,乡土文化淡薄等情况,从而导致“农家乐”的乡村文化含量低,产品特色不突出,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需求,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3.3 “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现在,参与“农家乐”的游客以散客为主,90%左右的客源都直接来自周边城镇,经营“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的大部分业主是当地的农户,他们开发市场的能力十分有限,不懂得宣传造势,打出知名度,不懂得“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大多数“农家乐”仍处于等客上门的状况,主要依靠游客口口相传,许多游客往往都是回头客或亲朋好友介绍来的。
3.4 “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整体接待水平较低。“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的经营主体大多是农民,他们大多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经营、技能培训与教育,除小部分业主通过一定途径,例如打工、报纸、网络学习一些经营之道外,绝大多数“农家乐”经营业主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或是依葫芦画瓢,加之服务人员都未经过相关的培训,管理与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的需求,整体接待水平较低。
4 几点建议
4.1 提高认识,落实措施。为鼓励和支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政府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针对“农家乐”的政策扶持措施。特别在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人员培训、品牌宣传等方面,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奖励。应重点扶持和发展10家“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作为该市“农家乐”发展的典范。
4.2 科学谋划,盘活资源。“农家乐”最大特点是“农”,如何在众多农村中挖掘出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不仅可以避免恶性竞争,还可以极大丰富“农家乐”的内容,实现各个“农家乐”发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才能推进全市“农家乐”的持续长远发展。
4.3 加强培训,扩大宣传。通过考察促动、培训推动等方式来提高农户的整体素质。开阔视野,拓宽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