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域特色旅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随着辽宁地方旅游产业特色化发展和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的打造将成为各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和亮点。具备地域特色的实用旅游人才的培养成当务之急。
一、辽宁旅游资源蕴含及特色旅游人才的需求
辽宁旅游资源丰富,民俗风情浓郁,是集满清文化、沿边优势、地质奇观、山水休闲、温泉养生等资源于一体,优势互补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其中丹东五龙背温泉、本溪温泉、辽阳汤河温泉已成为所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五女山、一宫两陵、满清皇家遗址等对辽宁地域民俗文化品牌的建立起到推动作用;鞍山、本溪、沈阳等雄厚的老工业基础是弘扬和传承辽宁工业文化的重要平台;以本溪水洞为代表的本溪国家地质公园连同花岗名山凤凰山、玄武奇观黄椅山使辽宁地区地质风貌特色明显。这些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具有打造辽宁地域特色旅游品牌的先决条件。同时,随着辽宁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把旅游业作为辽宁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在辽宁必将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辽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特色旅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已经出现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特别是高级旅游经营管理、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营销策划、讲解等高层次应用型旅游人才奇缺。
二、辽宁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现状
辽宁旅游业要做到全面、可持续发展,打造地域特色旅游品牌,必须走“人才兴旅”之路,目前全省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24所,在校生共计6300余人(辽宁本科教学网),每年可输送毕业生1500名左右。其中应用型本科有10余所,如辽宁科技学院、辽东学院、辽宁财贸学院、沈阳大学、沈阳工学院、沈阳城市学院、辽宁科技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大连财经学院、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渤海大学等,近年来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虽然在办学模式上有一定区别,但从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来看,还是普遍沿用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旅游教育特色不明显,应用性不够,特别是人才培养的知识内涵、技能等方面缺少地域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多数只能成为普通旅游产品开发的后备人才,而对地方特色文化和旅游特色产品的开发了解甚少,无法满足辽宁特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对具有特色的、高层次复合型旅游人才的需求(如特色导游讲解、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策划、旅游经营管理、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旅游项目建设等)。不能成为辽宁特色旅游发展的智力保障,将来势必造成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三、辽宁地方特色实用旅游人才培养策略
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打造地域特色旅游品牌,必须走“人才兴旅”之路,因此辽宁地域特色旅游管理、开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深远意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1.依据市场需求细化培养目标。要培养适销对路的旅游专业人才,明确的培养目标至关重要。面对我国旅游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需要紧扣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依托自身的学科背景和学科优势,走多元化道路,实时调整、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人才专业化。如可以将旅游管理专业分为导游、游客信息服务、市场营销与旅游产品开发、会议与活动管理、运作管理、团队领队、散客旅游营销等方向,将酒店管理专业细化为烹饪管理、餐厅服务管理、酒店设施管理和客房管理等方向,使培养出的人才有明确的专业就业方向。
2.依据地域文化及特色旅游资源制定相关政策。要培养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人才,需要高校相关政策的支撑,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三省之一,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目前,辽宁省高校并没有制定与地域文化和旅游资源相关的政策,这无疑不利于特色旅游人才的培养,因此,各大旅游专业高校,需要在对各地市旅游资源和地域文化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如辽宁省是满族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满族特色,针对这个特点,各旅游高校也要适当的开设与满族文化有关的课程,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要更多的侧重满族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
3.优化课程体系。为了适应旅游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必须科学分析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人才市场未来需求变化,根据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实行“通识+专业+实践(校内校外)”的模块化教学,压缩与专业无关的思想教育课,增加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种类,延长实践课时。在课程的安排中,要注意课程设置的梯度、层次之分,在一年级应以专业基础通用课程为主,奠定理论基础;二年级细化、深化专业方向课;三年级加强现代科技如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软件分析等的应用性教学,并设置专题讲座、进行实地调研,对新兴热点做深入剖析,为学生积累实战经验;四年级为专业实习。通过课程的逐步深入,强化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
4.重视实训环节建设。实训环节的建设除了课程安排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整合校内资源,设立包括模拟导游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模拟餐厅等在内的校内旅游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仿真的训练环境,增加操作技能。如可以利用校内宾馆、餐厅作为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实习,并组织专人指导。二是旅游院校与旅行社、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联系,走校企结合的道路,这也是美国旅游高等教育最鲜明的办学特色。
5.加强地方特色旅游教材的建设。要培养地域特色旅游人才,必须要有特色旅游教材相配套,这是旅游专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因此,各高校要根据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引进适合的教材。同时,还要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编写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总之,只有教材规范、成熟,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植。虽然教育与经济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为保证地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可以发挥其指导、引领作用,进行政策扶植,资金支持,体制上完善。如完善旅游人才发展占率规划,保证旅游人才资源持续发展与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加强对旅游教育的指导与监督,推进高校行业的校企结合和产学研政一体化,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建立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旅游教育培训师资队伍。逐步建立一套系统的、高效的大旅游教育的人才开发体系和开发机制;同时,政府还可以为高校和企业建立一个畅通的人才交流平台,保证人才与企业的顺利对接。
(三)加强学校与各方面的沟通交流。旅游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要想使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应其发展的需要,旅游企业要积极参与、培养的学生达到与旅游企业的零对接,其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旅游企业的积极参与。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实习提供良好的机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加强校企合作非常必要。同时,各旅游高校之间也要加强合作,互相交流经验,加强学术科研教学等各方面的合作,共同提高。总之,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只有目标定位科学,课程体系合理,教材扎实。研究深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得以完善,旅游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成果才能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