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病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5--01
前言: 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风险主要就是指在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部分不能够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使得患者受到伤害或者是出现死亡的情况等等。因此,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包括慢性病的急性发作和突发急性重症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就特别容易引发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风险的可能性。
一、急诊护理风险因素
外在因素。从我国现阶段的医疗情况来看,医疗保障体系并不完善,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医疗人员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要自己承担一定的风险,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和护理人员可能会受到患者家属的情绪影响,而提出一些非专业并且不切实际的观点和要求,这样的行为就可能会导致医护人员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矛盾争执。因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果问题严重的还可能会有违法及危险行为的发生,这样就会加大医疗风险的产生[1]。
环境和物质因素。不安全因素很容易在急诊重症诊疗的过程中出现,比如:急诊重症监护室环境布局不够完善或者医疗器械配置不够等等,再加上,没有办法预料收住院患者的病种,导致了工作的环境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这些外界因素干扰了医护人员专心工作,就会使得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除此之外,因为对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做的并不是很到位,这就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的過程中发生意外,受到人为的伤害或者是在工作中因为工作需要但没有配备相应的防护器械而导致的感染受伤等问题。最后,医院配备不齐全,可能没有办法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在工作的过程中,因为物品配备的不够充足或者是并不齐全等,很可能会导致错失最佳治疗时间等问题,如果这样就会引发患者不满等相关问题,这也会加强护理的风险[2]。
管理因素。第一,制度的不完善和工作人员工作过程是否有按规定完成任务。现在我国在医疗方面仍然处在一个不断的完善阶段,在这里也包括一些关于护理风险的问题。比如:未完善的护理流程,工作程序和操作具体规范,以及已经完善了的相关制度中,在管理和监督方面工作人员对自身的要求并不是很好,也就是没有做到真正的落实和执行[3]。第二,工作量大于劳动人员。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因为护理人员数量有限,但是工作量过大,这就使得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小差错或者是小摩擦,导致了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工作不仅仅具有高风险还具有快节奏的问题,护理人员和患者人数两者之间的比例不协调,多数处在患者多,护理人员少的情况,这样也会导致工作人员长期处在一个精神紧绷的状态,这种情况不仅会对工作人员的体力进行消耗脑力也会受到一定的消耗,在这样高压的工作环境存在着诸多的潜在性的风险[4]。
护理人员因素。第一,在专业知识和技术上有着一定的问题。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疑难杂症的患者占据大多数,但是拥有娴熟的救治人员以及观察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并不够。而且,一旦技能并不熟练的工作人员参与到救护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导致抢救的失败,或者是护理过程出现问题,这样就会使工作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些不安全因素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风险出现。第二,医护人员在资料记录和病例的书写上的问题。可能由于患者的病情危重,做的检查和开的药物数量较大,在这个过程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药物治疗或者是检查项目,需要家属确认后在进行登记记录,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加大,因此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记录时间和记录顺序,或者是出现一些差错,因为资料的不完善,就会影响到治疗等工作的进行,并且,如果患者和医院出现纠纷的情况,因为资料的不完全证据不充分也就会出现医护人员承担相应的失职等相关的风险。第三,风险意识和相关的法律意识不足。急诊重症监护室是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发生纠纷的高发科室之一,所发生的纠纷内容也是日渐复杂多样。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做好风险的评估和识别的工作。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做好不定期的检查工作,按时做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制定出一系列完善的关于风险的管理预案,通过分析整理现阶段的风险问题,以此去评估以后工作可能会发生的风险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完善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确立好相关的管理制度,各尽其职,用制度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严格按照要求办事,最大程度的避免风险的发生机率,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制度,针对性的进行改革,更好的完善相关制度,尽可能的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
总结:从以上的内容中就可以看出来,护理的风险其实是无处不在的,一些因素使人们即使知道也没有办法控制的。所以,能做到的也就是尽最大的努力避免风险的发生,并且能够保证在风险发生的时候能够最快的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法,做到对病人负责,这样更是对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