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舞蹈创作定位与原则的思考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逐步走向全面实施,校园文化也得到了多方面、深层次的发展。校园舞蹈,乃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艺术技能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部门对学校舞蹈创作的重视及人力物力上的大力投入,中小学舞蹈已经由完全照搬或模仿的模式,开始蹒跚起步进行自主创作。一大批原创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优秀作品,有很多还在省、市乃至国家级比赛中获奖。不可否认,在涌现这些优秀的原创作品的过程中,中小学舞蹈的创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极大促进了中小学舞蹈创作工作的发展。
但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总会出现一些偏差,存在某些不足。现今中小学舞蹈创作工作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形成了个别误区,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一线舞蹈教师去思考和探究。如何在实践中端正和确立中小学舞蹈创作的定位与原则,使中小学舞蹈创作事业不断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谈一些看法,以期引起进一步的讨论。
一、现阶段中小学舞蹈创作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剖析
1、作品过于成人化
在中小学创作舞蹈中,有的作品从立意、结构、到技法和舞蹈语言,甚至舞美服装设计都十分成人化。例如:笔者曾看过一个作品,明明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表演的却是部队的成人题材。笔者认为这类作品没有遵循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真”的原则。闻一多先生说:“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作为表达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肢体表演艺术,舞蹈既要贴近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而作为中小学创作舞蹈是否该立足于现代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习,是否更应遵循和体现现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呢?我们都知道童年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那稚气的身影、天马行空的想象、纯真善良的心灵,不都值得我们去捕捉、去表现吗?
2、重技轻艺
一个舞蹈作品要想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必须将“技”和“艺”生动和谐地结合起来,但“艺”是“技”的基础,“技”必须为“艺”服务。在中小学创作舞蹈中,有部分作品往往将技巧错误地作为舞蹈表现的目的,一味追求学生技艺的表现,变成好像杂技性的技巧表演。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无可非议,但它只是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表演或创作中,仅以手段为目的,学生的高超技艺不以表现舞蹈作品反映生活、塑造人物这一本质为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从舞蹈内容出发来选取相适应的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及所达到的技巧高度为出发点,那就会使舞蹈作品本身由于缺乏艺术的完整性,或是因内容与形式脱节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从而导致该作品失败。
3、虚情假意、内容空洞
班固《白虎通?礼乐篇》曰:“乐所以必歌者何?夫歌者口言之也,中心喜乐,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由此可见,舞蹈是表现人们情感的艺术,长于抒情,是基于人们不吐不快的内在情感冲动所致。但现在中小学舞蹈创作的一些作品内容空洞,形式大于内容,不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表演起来找不到感觉,无法恰当地表现出作品的内涵,只能一味地模仿、复制,全无意境韵味可言,从而也无法与观众产生共鸣,达到赏心悦目、寓教于乐的效果。
构成舞蹈作品内容美的要素是“真”与“善”,好的舞蹈作品要求“真”与“善”的完美统一。其中真实性是唯物主义美学对舞蹈创作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但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对生活表象作自然主义的记录和复制,而是指要对社会生活的本质作出正确而深刻的揭示,通过舞蹈手段集中、典型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人和物的本质特征及其运动发展的必然性。没有真实性,没有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作品是不美的,也是没有生命的。
4、形式单一、人海战术
在现行中小学各类舞蹈比赛及调演中,我们所看到的表演形式绝大多数是群舞,而且人数众多,都是大道具大背景。既鲜有直接展示个性的独舞和阴阳相济、刚柔对立的双人舞,也缺少具有强烈戏剧色彩的三人舞,更不用说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舞剧了。这种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令舞蹈艺术失去了多彩的光泽,也令观众深感单调、枯燥、乏味。虽然说群舞是为人们所喜爱、而且较适合校园表演的舞蹈形式,但舞蹈艺术终究是一种多元化、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作为一线的舞蹈艺术教育者和创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学生在学习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接触舞蹈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更应该充分地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法,多元化、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他们的现实生活。
二、对中小学舞蹈创作定位与原则的一些心得
舞蹈创作是一种审美的创造活动,但它又必须遵循舞蹈艺术发展的规律,而舞蹈创作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遵循舞蹈艺术形式的规范,取得驾驭舞蹈艺术形式的能力,以表现给我们的心灵以震撼、给我们的命运以影响、熔铸了我们的情感和思想的生活内容。但舞蹈艺术不是生活的照搬,而是对生活的创造性再现。它需要我们对生活达到选择、提炼、综合、加工并将其典型化,以达到思想感情高度的提纯与深化,并与艺术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所以这其中又牵涉到我们对生活的认识、理解、概括和提炼的能力,以及对舞蹈艺术形式的把握和表现技能的水平等问题。作为中小学舞蹈的创作人员,我们需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要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闪光点,积极地反映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理想的追求;遵循现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立足舞蹈美学本质的要求,走出误区,让中小学舞蹈的创作能够回归自然,恢复其本来面貌。
根据多年的舞蹈教学和创作实践,本文认为舞蹈创作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求“真”
舞蹈创作应追求诚挚热切的思想情感,表现美好善良的人性与人情。《乐记》阐明“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后动”。对中小学舞蹈来说,就是要追求体现学生的真实生活、真实情感。有了真实情感的抒发,学生的表演就会自如很多,也会自信很多。笔者曾编排过一个中学生的舞蹈叫《少男少女》,音乐用的是老狼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因为笔者的大学生涯就是在校园民谣的伴随下渡过的,对这首歌一直情有独钟。舞蹈的编排很简单,全部采用中学生学习生活中很生活化的动作,例如: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读书、写字等,道具则是学生平时上课坐的椅子。谁知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获得了校园文化交流比赛的第一名,而且学生也特别喜欢这个作品。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很真实、很感动,就好比中间上课举手、打瞌睡这些动作,是几乎每天都有可能做的事,又怎么会跳不好呢?
2、求“善”
舞蹈创作要尽量以美的艺术手段表现美的形、神、意、趣和美的人生。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最富有诗情画意,最喜欢幻想,他们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入心灵,心灵会因它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它而丑化”。我们为“庆祝区义工诞生周年晚会”而创作的舞蹈《烛光颂》,就是要体现义工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在追求艺术美的同时也感受精神文明的熏陶。所以,校园舞蹈应该是积极健康的,它必须能够引导学生向“善”的方面发展。我们应利用舞蹈的艺术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追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求“美”
我们要学会艺术地反映生活:植艺术之根于深厚的生活沃土内,让艺术生命之水取之于永不枯竭的生活源泉中,积极地体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如创作舞蹈《藤》这一个作品时,笔者的艺术灵感是来源于一篇纪实报道:一个妇女如何含辛茹苦地培养出两名名牌大学生,为国家培养了人才。这位妇人的一番话使我感触良深:“我感觉我就像一条藤,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我只有不断的向上攀援,不断地加大我的韧性和耐力,并和我的孩子拧在一起才能渡过难关。”读完报道,面对生活笔者心存感激,但一时间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刚好学校举行拔河比赛,看见同学齐心协力地参与比赛,笔者灵机一动,便把同学们比赛中的动作串联起来,表现藤不畏艰难不断向上攀援的品格。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周六周日笔者就带着舞蹈队的同学骑自行车去郊外,去观看大自然中藤的生长状态,感受藤旺盛的生命力。在寻找美、追求美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求“深”
艺术的创造性要求我们:求异、求变、求发展、求丰富、求多彩。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舞蹈作品并不是直接的反映生活,而是要挖掘出生活中更深层次的内涵。那一年全国上下学保尔,电影电视里都在播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次我们采用了现代舞的编舞手法。从来没有现代舞基础的学生跟着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滚打,整整两个月的暑假,学生和我们都没有休息,真正的把保尔的精神落到了实处。演出时没有雪花机,无法完成雪天劳动的场景。学生们想办法出主意,把家中装修用的泡沫都搬回舞蹈室,用小刀、用钥匙把它刮成一个个的小颗粒变成人造雪花。看着他们稚气末脱的面孔,看着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认真劲,好像一个个现代的保尔鲜活地呈现在我的面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期,不正需要保尔这种脚踏实地,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勇于进取的精神吗?而这些都将成为我们新生一代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最强有力的武器。
5、求“新”
舞蹈是一种主观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舞蹈创作要从有限的元素中,挖掘出新的角度、新的思维、新的创意。校园题材是一个老题材但也是一个新题材,因为它的元素是人,是活跃灵动的学生。他们身边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发生,都有不少新鲜事让你为之惊讶,问题是我们老师如何去观察、去捕捉,而当你观察和捕捉到时,又是如何去表现,这才是最关键的!例如,下雨天学生撑着伞在雨地里嬉戏玩耍本是很寻常的事,但如果我们给他们脚下赋于节奏的变化,加上踢踏的感觉,那是不是会从视觉和听觉上出新呢?所以,我们必须思考在表现形式上创新,在编排手法上求新,在舞蹈语汇上出新,这样才能在每一次的创作过程中有新的突破和新的收获。
笔者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舞蹈教师,在每一次的创作过程中都深深地被学生所感动。尽管笔者的作品还很稚嫩,尽管每一次的创作都很艰难,也很痛苦,但笔者愿意让自己的作品和学生一起成长。去展现校园生活,展示其独特的意蕴,塑造出更多、更鲜活、更贴近现代青少年并为他们所喜爱的舞蹈艺术形象,取得更完善的、愉悦于人的、美的舞蹈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