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甘南藏区民族教育出现的新问题与对策探析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1-0103-02
近五年,甘南藏区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成绩是卓著的。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甘南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教育基础薄弱,近几年的民族教育又浮现出一些亟需解决的新问题。为此,笔者提出来,并加以浅显分析,以投石于湖,抛砖引玉。
一、甘南藏区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牧民受经济思想冲击严重,缺失有效的“家庭教育”
1.1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学生感受不到家庭温暖,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近几年,随着经济大潮的诱惑,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走出去打工经商,致使一部分学生与留守在家里的老人为伴。县城与州政府所在地聚集了大量陪读老人。更有甚之,出现了老人在县城或州政府所在地长年累月为学生做饭洗衣的壮观景象。而由于年龄代沟、亲疏有别、监管力度等原因,老人的监管基本是无效的,学生校外监管处于空白状态。家庭教育的基础性、权威性、连续性、及时性体现不出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就会陷入“孤军作战”的困难局面。应该说,隔代教育服务多监管少,短期溺爱多长期指导少,有效教育是非常有限的。
1.2家长教育观念淡薄
大部分家长认为,学生成才与否,完全是学校决定的。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家长即使不外出务工,也很少花心思在学生身上。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希望学生住校,以便统一管理,提高成绩,但家长却希望学生在校外租住借住。一方面,农牧民文化基础薄弱,对教育作用的理解相对浅显;另一方面,近几年,大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就业后难以养家等社会现象也是刺激藏区家长教育观念淡薄的重要原因。
2.教育制度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
激励机制是将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事实的连接手段,是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从事教育的主体的积极性是教育发展的内驱力量,如何使教育工作者热爱教育、热爱藏区,贡献他们的智慧,需要激励机制发挥作用。从目前来看,教育制度包括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还有待完善的地方,制定出来的政策还有待落实的地方。甘南藏区新课程改革是与省内其他地区同步进行的,但发展比较缓慢,对于新课改的投资也比较有限,这些都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3.不良的社会风气对教育产生了后患无穷的影响
2014年9月,甘南州委、甘南州政府提出建设“正气甘南”的任务。旨在推进社会风气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这是一阵及时雨。局部范围的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教育,影响教师,影响学生。近几年“医闹”、“学闹”现象接二连三出现。直接影响学生心理,也影响教师心理。学生一旦出了问题,家长不能冷静下来谈解决问题的办法,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反而一而再再而三闹学校甚至打老师,由此产生的消极影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人文环境因素的缺失,致使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4.教师流失现象严重,人力资源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状况、人文环境、物质生活等原因,藏区教师队伍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近五年来,藏区引进了大批学历高、素质好的教师,但是流失现象很严重。出现了“一师多班”、“一师多科”的现象。教育本身需要很强的稳定性,教师结构也需要很强的稳定性,如果人力资源不足,那么教育就会超负荷运转,效果就会打折扣。工资待遇等物质生活条件是教师流失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难以形成兼容并蓄的文化氛围[1],缺失精神家园。
5.生源状况堪忧,基础教育亟待加强
5.1基础教育还很薄弱,亟待加强
甘南州各市县“两基”建设均已达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从小学升初中的成绩与初中升高中的成绩来看,基础教育还比较差。初中的“六科合格率”不到20%,而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更是降到了300分(总分是750分)以下。
5.2高中教育生源流失现象严重
当地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学生在甘南州内读书,让学生外出兰州、临洮等地就读,导致生源流失。甘肃省教育厅2013年出台《甘肃省教育厅支持甘南藏族自治州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3――2020年)》。从2014年起,西北师大附属中学民族班每年从甘南州择优招收30名少数民族初中应届毕业生,组织兰大附中、西北中学等一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每年在甘南州择优招收300名少数民族初中应届毕业生。
二、发展甘南藏区教育的对策
1.政府引导社会风气尊师重道
尊重教育的程度反映民族文明的程度。政府应该责无旁贷地引导社会尊师重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可喜的是,政府已经做出努力。2014年9月提出的“正气甘南”建设,已在社会上形成了强烈反响。维护正义、尊重善良、保护公平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教师的形象也开始被人民熟知。一是要引导家长重视教育,教育强则物质强,教育强则精神强。二是要引导社会尊重教育规律,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为教师创造发展空间,为学生创造学习空间。
2.加强基础教育,教育增长方式要从数量转向质量
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之初,主要抓的是教育的数量。目前,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应该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教育质量的提升是重中之重。教育质量具有现实功利性,更具有未来超越性。以学生为根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质量就会提高。 3.千方百计吸收外来人才,为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人才战略是经济、文化、军事等发展的核心战略。早在1986年,梁明远与王扎西就提出要“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调动其工作积极性”。[2]很多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撰文指出,要使用好人才。使用好人才的前提是要有人才,要留得住人才。甘南藏区各级政府要切实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需要通过改善条件来留得住教师,解决教师后顾之忧,让教师乐意生活在藏区,乐意工作在藏区。
4.加强甘南州民族教育政策的立法工作以及落实工作
民族教育是民族问题的一部分。“民族政策是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行为准则”。[3](p26)建立内容具体、层次分明、统一完善的民族法律体系是确保国家民族教育政策落到实处的保障。从国内来看,它是从国内民族教育曲折发展历程中得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由国内民族教育发展的落后状况决定的,也是国内民族教育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的需要。从国际来看,民族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是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其目的就是要继承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加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大家庭在经济上共同发展,在文化上共同繁荣,在政治上各民族彼此尊重、平等、友好、和睦相处,最终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4](p581)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要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必须依靠法律,只有靠国家强制力实施具体明确的法律规范来加以调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法律,一方面要落实相关制度。制度的落实尤为重要。一旦制定,要不折不扣地去执行,不用前顾后瞻。
5.针对藏区学生心理特征,办好民族教育
早在1991年,何江就探讨了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问题。他认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特点是:在情感、意向方面的一致性程度较高;有较为强烈的、民族意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卑感等[5]。我们认为,从事藏区民族教育,应该针对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客观对待生命个体,客观认识民族问题,拓宽视野,树立自信,超越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