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文
国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论文 >> 国学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的回避现象研究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一、引言

  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般要求为:“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我们却发现: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回答老师提问或话题讨论时往往无话可说,或不能准确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词和句型简单单一,这与教育部要求极不相符。原因之一是学生由于害怕出错和丢面子,只用最简单、最熟悉的词汇和句法结构,回避使用复杂、困难的结构,这就是语言学习中的回避现象,正确认识和对待该现象对外语教学意义重大。

  二、回避现象研究现状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回避现象”最早由Schachter(1974)在研究不同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限制性关系从句的处理时提出。她在研究中发现:学习者对定语从句的掌握越没把握,就越回避使用定语从句。Krashen用习得理论中的监察模式对此现象作了分析,认为学习者因为母语和目的语规则迥异或其掌握目的语规则不够完全从而无法修正自己辨认得出的错误的情况下,就会采用回避的办法避免错误产生。交际策略理论研究中,Tarone 将回避(话题回避和放弃内容)视为学习者常用的交际策略之一(裘姬新,2004)。

  国内对回避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该现象的概述、成因和策略探讨、以及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证研究,也有探讨其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体现(如王金巴,2010,屈学芳,2013),对回避现象在大学英语口语交际中的研究较为罕见。鉴于此,本文在对许昌学院部分学生的英语课堂表现展开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回避现象在英语口语交际中的具体表现,探讨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相应的教学启示。

  三、回避现象在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的具体表现

  英语口语因其即时性(短时内做出回应)和涉及方面广泛性(涉及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被学习者认为是最难掌握的技能之一。学生常在口语交流时沉默或在表达内容和形式上做出避难就易、避繁就简的选择。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调查结果,对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时做出的回避表现归纳如下:

  (一)话题回避

  话题回避指学生选择更简单或自身更熟悉的话题进行语言表达的一种心理现象,这在笔者进行的一项“看图说话”的实验中尤为突出。实验中,40名学生被提供四张附有简短文字说明的图片,要求结合图文口述自己的观点:

  图一:Interest is the only road to knowledge.

  图二:The gold stick makes a good person.

  图三:Give a man a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day. Teach him how to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lifetime.

  图四: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下表总结了学生话题选择的频次、比例、话题选择的主要理由。

  (二)语音回避

  研究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中国学生在英语交流时,语音层面的回避主要体现在有发音缺陷的音标和语调两大方面:英语音标是中国学生的一大难题。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发声方式上的差异以及学习者受到的方言影响,很少有人能自信地把每个音标都发得很准。因此,学生一旦意识到自己在哪个音标上存在发音缺陷,很容易就回避这个发音或者快速含混而过,以确保发音的准确性和流利度。此外,与属于声调语言的汉语相比,英语属于语调语言,有着相对丰富的语调变化,降升调(升、降、降升)更是常常被用于达意。学生往往在升调和降升调方面表现困难,避而不用,读成千篇一律的平调或降调。

  (三)词汇回避

  词汇是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单位。学习者的词汇量主要由主动词汇(用来表达自己、理解别人的那部分词汇)和被动词汇(用来理解别人而不能用来表达自己的词汇)组成,被动词汇量往往大于主动词汇量。大多数学生在英语交流时,常使用简单的词汇和词组,且大多为中学词汇量,而对于大学期间新学词汇或者词义和发音较难掌握的单词往往弃而不用。这从某学生对图四的话题阐述可见一斑:

  (1)As we can see in this picture, a fat boy is sitting high on lots of papers and on these papers there are four words―all kinds of homeworks. A tiny boy is saying to him: “Come. Let’s play together.” But the fat boy nod his head because he has lots of homework to do. This is a common story among Chinese students. Me too. When in high school, I had many homeworks to do and my mother want me to finish all of them so I have no time to play…

  在描述“某胖小孩坐在大摞作业本上”这一现象时,该生用的是“a fat boy is sitting high on lots of papers”。而在随后的实验中,该生被给予充足时间将其口头表达整理成书面形式时,则将此句改为 “a robust boy is sitting on a thick pile of papers”。可见,学生口语表达时,更倾向于用简易的同近义词取代新学的或难度较大的单词,哪怕后者的使用会使描述更为准确和出彩。此外,学生也倾向于使用上义词而非下义词,如在表述“对…..喊话”时该生用的是“say to”,而非更精确的表达“yell/shout to”。   (四)语法规则回避

  语法规则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就词法而言,学生主要回避的是单数第三人称(如(1)中的nod应为nods)、名词单复数(homework为不可数名词,不能受many修饰,不能用them替代,更不可能加复数形态-s)、时态变化(该生在回顾中学生活时应用want和have的过去时态);句法层面上,学生的口语回避主要有:1)选择简单句,回避结构复杂的长难句。2)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3)避免使用倒装句;4)选择使用正式语体而回避非正式语体。

  仍以(1)为例,该生口头表述的第一句就由 and连接两个简单句而成,而在他的书面表达中,则将其修改为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 is sitting on a thick pile of papers on which it reads all kinds of homework.”另外,当英汉两种语言在被动结构完全对应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英语的被动语态,而英语中的特殊被动态结构,如(3)中的 “want … to be done”结构,绝少被学生使用。

  (2)My mother want me to finish all of them…

  (3)My mother wanted all my homework to be finished…

  此外,以介词或副词开头的倒装句,如“There comes the bus”,即便是学生中学阶段所掌握的句型,他们也倾向于用“The bus is coming”这样的顺装语序。最后,受学习环境所限,中国学生的学习材料大多为书面英语,这就使得他们在口语交流时仍偏好正式语体。

  四、回避现象的成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根据对实验组学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对话访谈、以及课堂学习行为的观察记录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在口语交流时回避现象发生的成因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指学习动机、语言焦虑、个性差异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英语口语的影响。英语口语以交际成功为最终目的,学生在面临表达困难时会采用一些交际策略来保证交际的正常进行,如借助肢体语言、转述、求助、中英文切换、使用避繁就简、避难就易的减缩策略。研究显示:68%的学生会牺牲表达的准确性和思想的丰富性,使用简单词汇句法以确保言语表达的正确性和交流的正常进行。此外,害怕出错和丢面子、性格内向或胆怯是导致学生逃避发言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客观原因是指英汉之间的语际和文化差异、学习者语言知识匮乏、外语能力和口语表达水平不一致等因素对学生口语表达的影响。由此可见,回避是二语学习和使用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发生也给外语教学和语言学习带来一些启示。

  首先,正确认识口语交际中的回避现象

  回避困难是人类的一个天性,这就决定了回避现象在语言学习中产生的必然性,恰当使用,可以促进口语交流,达到全部或者部分交际目的;过度使用,学习者则无法将习得的第二语言运用于真实的交际情境,导致他们的英语水平停步不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清楚回避策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学习观,提醒学生不能将回避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而应积极主动地去掌握新的词汇和语法并实时对其加以运用。

  其次,适当容忍学生的口语错误,采取恰当的纠错方式

  一个鼓励成功与成就的语言学习环境比关注错误与改正的环境对学生来说更有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掌握纠误技巧,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行纠正,避免苛刻而生硬的纠错方式。尤其是在口语教学中,只要不影响到交际的正常进行和意思的表达与理解,教师应尽量容忍学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错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从而敢于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

  最后,针对学生语言知识的匮乏现象,积极采取应对之策

  回避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就是学生语言知识储备不足。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取应对之策。1)合理设计课堂提问。在设问环节,应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抽象的原则,问题内容需要贴切学生生活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以避免学生因不知所云或无话可谈而进行话题回避。2)合理规划语言输入的数量和方式。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回避现象也说明了他们语言知识储备的不足,因此,量大、质高、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还应注重语言输入的趣味性、多样性和难易程度的掌握。4)引导学生积极使用新词新句和低频词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语言的输出,尤其是新词的覆盖率,词语搭配以及语法的正确性,并对学生的语言输出做出及时的正确的反馈。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建立回避使用的词汇和句法的概念语义网络。这样,学生就不会因相关知识储备不足而采用简易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从而有效地防止口语交际中的回避现象的发生。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服务项目

论文费用

论文发表

服务声明

服务声明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咨询QQ:574461795

周一至周日9:00 - 23:00

 

COPYRIGHT©2006-2022 志远论文网 http://www.zydxlw.com

本站所有的免费论文都是来自网络,并不是我们写作的论文,只供游客观看,并不用于出售。

论文查重 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 论文网 硕士论文 论文写作 本科毕业论文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毕业指导 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