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红高粱》中“红色”的文化内涵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电影《红高粱》根据诺贝尔获奖者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改编而成。在这部90分钟的电影中,红色贯穿于整部影片的始终。张艺谋导演抓住了一切机会运用红色,几个主要的剧情点“迎亲”、“野合”、“闹事”、“出酒”、“踩高粱地”、“复仇”皆以红色为主旋律,如红衣、红裤、红盖头、红轿子、红布、红肚兜、红绣花鞋、“十八里红”高粱酒、红色鲜血、红色高粱地以及红色夕阳等。古以红、黄、青、白、黑为五方正色,其中“红”为五色之首。可见,中国尚红,古今皆然。《红高粱》以铺天盖地的红色风暴为我们展现了民族文化中多方面的文化内涵,不但征服了国人,还征服了世界。以下是笔者对张艺谋《红高粱》影片中关于红色色彩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些许解读。
一、红色体现了吉祥喜庆的文化内涵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便有着喜庆的内涵,而在《红高粱》里,这种吉祥喜庆的内涵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红高粱》的开篇就是主人公“我奶奶”的出嫁:一群年轻力壮的男子抬着大红轿子,里面坐着穿红色嫁衣、盖红色盖头的新娘,欢快地走在黄色的土地上。黄色是典型的大地色彩,黄色的土地带给人扑面而来的浑厚坚实有力之感;红色,则为典型的人间色彩,如同跳动火焰一般的暖色调,能将人们内心的激情迅速点燃。于是,在黄色的衬托下,红色便成为了美的焦点。简单的红色却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吉祥喜庆的中华民族传统婚嫁仪式,展现了如土地般质朴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二、红色再现了顽强生命力的文化内涵。
这是《红高粱》全剧中“红色”所体现出来的最核心意义。红色作为血液的颜色,无论是莫言的小说还是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都为我们展示了那一片让人热血沸腾的红高粱,那一望无际、生机勃勃的红高粱。“红”是对顽强生命力的颂扬,红高粱承载了作为人的原始生命力的象征意义,因此,可以说影片展现了人们对于“红色”的神力崇拜。这主要体现在崇尚野性的自由、对死的神力崇拜以及对生命的礼赞三个方面。
1.崇尚野性的自由
红色本身给人一种狂放不羁,崇尚自由的视觉效应。这个自由,在《红高粱》里体现的是全方位的“野性”自由。剧中两次出现《祭酒歌》:
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
好酒。
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
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最不同;
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清沙口;
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
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
好酒,好酒,好酒。
歌词展现的是那一群人对于自由与豪迈生活的向往,将红色的自由内涵展现得恰到好处。而在“颠轿”一场戏中,表面上看,是几个抬轿粗野壮汉对花轿中貌美如花的新娘的调戏恶作剧,但从深层次来看,它却是几条赤膊壮汉面对新娘“我奶奶”所萌动的性的潜在欢悦与渴望的自我宣泄。而唯一能让这一恶作剧从疯狂的顶点戛然而止的神力,不是别的,正是轿中新娘几声哽咽的啜泣声。张导演在这一情绪与节奏的转变点中,把这群粗野壮汉内心合乎人伦天性的美好性灵体现出来,这成为了影片开始首先打动人心的点睛之笔。这一节奏休止造成的情绪落差,确定了“我奶奶”在野汉们心中的神圣地位,也是影片对野性自由崇拜的一个明证。而在这群抬轿壮汉中,又唯有“我爷爷”,以其更加强烈的受性的神力驱使的原始生命意志力,敢于把自己内心的骚动与渴望付诸实际行动,仅仅凭着“我奶奶”曾给他的一个美目顾盼。于是,接踵而至的杀夫、劫妻乃至高粱地里的野合交欢,都不再是施暴施恶,而是顺理成章的善事美差。这里的“善”,不能以狭隘的伦理道德、法的定律为准则,而必须从更加宽泛的原始生命定律、生物物种的良性繁衍与发展、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中去解释,这就是“野性”的力量。导演在此也有选择地略去了“杀夫”的直接描写,这又渲染了艺术选择与渲染的电影美。
2.对死的神力崇拜
同样,作为顽强生命力的对立面,导演将死的力量也拍摄得十分壮阔,而“红色”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爷爷”带领着“我父亲”和几百号人在高粱地里伏击日本的汽车队,与侵略者同归于尽。英雄们的鲜血染红了高粱地里的黑土地,而“我奶奶”也为了支援抗日,在给游击队送饭的途中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在她最熟悉,最热爱的红高粱地里。“我奶奶”在临终之前的一段内心独白不但体现了一种对顽强不屈的生命力的抗争精神,更显示着她对生命强烈呼唤与渴求。为此,张艺谋导演在影片中不惜让观众接受血淋淋的感官刺激,并用牛的被屠宰与人的被屠宰形成强烈对比,让嗜血成性的日本侵略者明白:牛的牺牲与人的牺牲不可同日而语,牛在沉默中牺牲,而人却在牺牲中反抗,并将与屠宰者同归于尽。当鲜血染红了被践踏了的高粱地时,远处的高粱依旧迎风招摇着,这似乎在告示侵略者,高粱是踩不完的,正如人们是打不倒的,这是视死如归的魄力,体现了“红色”对死的神力崇拜这一深刻内涵。
3.对生命的礼赞
张艺谋导演在影片结尾仍以大肆渲染的“红”表现人们对生命的无限崇敬。生生死死都是神圣的红火,场面拍摄极富仪式感。尤其是影片的结尾:血红的太阳、血红的高粱、血红的天空,人也被血染得遍体通红,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配以激昂的画面音乐,让人从心底里感到一种生命力的爆发,从而使影片礼赞生命的主题得到升华。血洒高粱地,配上最后的日食景象、整个空间沐浴在鲜血与太阳的色彩里,出现趋于永恒的沉寂,视觉造型辉煌壮丽、无限华美。这里的“红”赋予了人的生命力象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无限崇敬。
三、红色暗示着辟邪与祈福的文化内涵
红色代表成功与光荣。汉语中,“红”经常是成功的象征,事业开头顺利叫“开门红”;受到上级赏识的人叫“红人”,名气大的明星叫“当红明星”,运气非常好叫“走红运”。因此,“红色”被赋予了强烈的正面形象,成为了“正义”的色彩,也由此被赋予了“辟邪”的文化意义。影片中的红色正体现了红色的“辟邪文化”,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在“我奶奶”的原配丈夫被杀死后,吩咐大管家罗汉大叔用红色的高粱酒将十八里坡整个泼上三遍,用“能消千病百毒”的红高粱酒杀杀霉气,随后的镜头便是伙计们在泼酒,整个画面又被漫天泼洒的高粱酒染红了。而祭酒誓师,出征去反抗侵略者的情节,既是人们在用“红色”的高粱酒去对抗邪恶,又是人们在祈福自己平安的最好暗示。
综上所述,导演通过对代表热情奔放的“红色”的特别应用,把《红高粱》作品中揭示的吉祥喜庆、顽强生命力以及辟邪祈福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演绎得出神入化。“红色”既颂扬出了片中人物的淳朴品质,又彰显了人物的个性以及对鲜活奔放生命和自由热烈之爱的追求,象征着蓬勃的生命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这也正切合了《红高粱》通过“红”的色彩赞美生命自由的主题,并最终点明了电影的核心价值观――生命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