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6.066
1 前言
2016年4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高教改革创新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任务,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一种崭新的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成本会计》作为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会计类专业核心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成本会计》课程特点
2.1 连贯性强,知识点散
成本会计核算过程像一条河流,而各项耗费的产生则像各个支流,成本核算就是将各种与生产有关的耗费通过层层筛选汇集到主河流中,最终形成产品成本,因此,章节与章节之间时具有连贯性。但由于成本核算的各环节是分散在各章节的,对于没有整体框架概念的学生来说,难以将分散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体系,容易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知道如何做,不知道为何做。
2.2 方法、公式多,计算量大
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分配方法较多,例如:材料费用分配常用方法至少4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5种,制造费用的分配至少4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7种等等,分配方法多,相应的计算公式也就复杂。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区别各种方法的差异,记忆各种方法涉及的计算公式,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产生腻烦心理。
2.3 实践性强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成本会计课程同其他会计类课程一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成本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能离开实践的操作。但由于成本信息作??a href="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List_68.html" title="企业论文" target="_blank">企业的内部信?,很少企业愿意公开分享,就使得开展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有一定限制。
3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3.1 教学重点脱离岗位人才需求
从目前公司对于成本会计岗位的人才招聘来看,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其只具备核算能力,同时还要求其兼备成本分析、成本管理等能力,例如:郑州朗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对成本会计进行人才选聘时,要求应聘者具备如下能力:(1)审核公司各项成本的支出,进行成本核算、费用管理、成本分析,并定期编制成本分析报表;(2)收集材料单,入库单,与仓库保管对接,做好协调工作;(3)进行有关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做好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负责成本的汇总、决算工作;(4)协助各部门进行成本经济核算,并分解下达成本、费用、计划指标。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有关盈亏预测工作;(5)评估成本方案,及时改进成本核算方法等。然而,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重点偏向成本核算内容的讲解,对于成本分析、成本预测等相关知识少有涉及,如表1所示:目前大多数成本会计教材中超过50%的章节都是介绍成本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只有一章内容讲解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加之,由于受课时限制,许多教师对于成本分析这部分内容就不作为重点知识进行学习。使得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应对工作中遇到的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
3.2 教学方式单一,案例教学欠缺
从现阶段教学手段上来看,目前多数学校仍然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教学与实践相脱节,教师理论知识讲授的多,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少,即便有练习也是传统的习题模式。然而,对于在校学生来讲,由于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很难理解企业的基本生产流程以及生产加工工艺和组织管理模式。教师在讲授中又缺乏实际案例供学生操作,往往会使得学生产生“所学知识有何用”的疑问,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以及灵活应用。例如,学生虽然学习了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但并不能根据生产特点及管理要求不同的企业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核算,因此,这种传统教学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
3.3 缺乏双师型教师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则是目前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并没有到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缺乏业务操作能力,从而使得教师在教学上不能很好的补充案例,仅仅围绕着教材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成本会计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兼具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能够融会贯通,将实践经验融汇于教学活动中。
4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建议
4.1 完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兼顾
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选择教材及实践教学资料上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内容上,应兼顾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管理,可以将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根据成本会计的目前的教学内容来看,成本会计的要素费用核算、部门费用核算、生产损失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以及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核算等内容都是以品种法为例来介绍的,这与后面单独介绍的品种法互相重复。此外,上述各环节费用核算中的知识点分散、缺乏企业案例,不利于学生综合掌握。因此,可以打破原有的章节内容结构,以完整企业案例为主线,通过企业制造流程的介绍引入成本核算的原理知识,包括成本的含义,成本与费用的分类,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核算的要求及目标等等,在此基础上采用品种法讲解具体的成本核算操作过程,对比各环节不同分配方法产生的原因及其适用性,进而进行核算演练,完成最终报表的编制,并分组进行报表的分析讨论。最后在已学习的品种法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制造环境差异的对比,引出其他成本计算方法的学习。
4.2 丰富成本会计教学方式
首先,在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嵌入实践教学过程。通过模拟企业完整的成本核算流程,能够将散乱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成本会计有系统性的认识,避免学习过程中产生思维混乱。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环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方法贯穿到底。例如:(1)在讲解成本的概念、分类等理论知识时,采取“可视化教学”方式,通过企业基本生产流程的视频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企业生产活动中会发生哪些耗费,哪些能作为产品成本,哪些属于期间费用。(2)在讲解成本核算具体方法时,采用“对比学习法”,将不同的分配方法通过对比,进行共性与特性的分析,通过把握各个分配方法的特点,掌握每种分配方法的学习。(3)在讲解公式时,采用“原理公式法”,将各种分配率公式的原理总结为:XX费用分配率=待分配的X费用/各收益对象的分配标准之和;某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这项费用=该受益对象的分配标准×分配率,通过费用核算的各环节中待分配的费用以及分配对象、分配标准的不同,变换公式的分子与分母即可。
最后,学校应积极开发成本会计网络试题库,使得学生课下能够根据操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练习,并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及时将不理解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改变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3 培养成本会计双师型教师
应用型本科教育所需的教师不仅注重理论功底是否扎实,还强调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在引进“双师型”教师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例如,可邀请企业成本会计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开展校内讲座或进行定期培训、安排教师寒暑假到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