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成本会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电子计算技术运用会计领域,给成本会计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造成极大的冲击,使得成本会计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这种变化不但是量变的过程,更是质变的过程。不但是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更是应用范围和操作领域的拓展。
一、新形势下成本会计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成本会计随着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重视的行业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给成本会计带来巨大的挑战,这主要体现在环境的变化和理论的革新。
首先,现代科学技术下新制造环境带来的挑战。新制造环境就是指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成果,表现为自动化和电脑化两个特征。具体包括弹性制造系统、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工程及电脑辅助制造系统、制造资源规划、电脑整合制造系统等等,这些系统的广泛运用,有益于产品制造工序的弹性化,也可以从事产品多样化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更可以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必然带来成本的下降和质量的提升。相应其对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带来调整,尤其是对传统成本会计带来冲击。这一方面体现在传统成本会计对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比如作业成本会计控制,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传统的成本控制可能产生及功能行为。比如说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会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风险的增加。大宗采购,也会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其次、新的经营成本计算方式带来的挑战。这一方面体现在无形资产的计算成本方面,传统成本会计强调的是以硬资产,也就是常说的有形资产作为主要成本核算对象,比如说厂房、机器等。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逐渐成为企业资产的主体,无形资产成为企业创造收益的重要源泉。比如说品牌价值。无形资产的成本计量、无形资产是否应该进入产品成本以及如何分配计入成本,这是当前我国成本会计面临的重要挑战。另一方面,经营成果计算的重点也要从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转变。传统的定期进行利润计算,是以生产要素中的权东权益为中心,而当前根据西方国家编制的“增值表”,以总括的形式,并且通过定期的方式,反映企业增值的形成过程,而且还会分析其在企业内外各贡献主体之间的分配情况,并以此作为分析和利用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经营成果的计算重点从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转变,是成本会计面临另一大挑战。
最后,新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带来的挑战。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和广泛运用,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促进了成本会计学科的发展并丰富了其内容。比如适时制、全面质量管理、战略管理、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限制理论、目标管理等6大理论,对成本会计影响巨大。有关六大理论的创新,学术界有较多的阐述,在此我们不罗列,仅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创新为例。从20世纪60年代起,尤其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在于公司的生产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而且将这个裁判权交由顾客来把握,伴随着这个优势,逐渐发展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武器。对于成本会计来讲,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发展的重点就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上。一般来说,质量成本由检验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质量成本预防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构成。同时,在全面质量管理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这些衡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会驱使管理人员去提高产品的质量。
二、新形势下推进成本会计发展的对策
面对新制造环境,针对新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和新的经营成本计算方式,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的需要,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我们建议从几个方面发展成本会计:
第一,加强理论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本会计工作日显重要,为成本会计工作提供理论支持的理论研究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本着创新精神和务实态度,与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理论先行指导作用。
第二,更新成本观念。思想是一种认识,一种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认知的反映,并通过语言、文字、动作表达出来,是一种“思”与“想”的结合。要解放思想,首先就要有思想观念更新,这运用在会计成本中也一样。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相比,作业成本计算法不仅是一个成本分配、计算过程,更是一个分析资源流动的过程。它能够为作业分析提供了可行依据、揭示作业特性、提供详细信息、区分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但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在观念上更是保守和僵化。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必须更新成本的观念,才能促进成本会计的发展。
第三、借鉴国外经验。会计学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西方成本会计也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基准管理、战略管理、行为科学、运筹学、限制理论、系统工程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采取批判吸收的方法,学习借鉴国外成本会计的先进经验。如有的可以直接引进,有的要改革完善或局部吸收。 第四、总结历史经验。我国近代化的历程已有一百多年,一百多年当中,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等,就实际案例来说,如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的“购销比价管理”经验,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只有在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当中,也才能更好地找到自身的不足,也才能更懂得应当如何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也会更明白加快促进成本会计发展的重要性。
第五、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现代成本会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是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管理手段。但这虽然是一种趋势,不过在现实中还遇到不少问题,例如成本会计电算化仅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这种方式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对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起到促进作用。还有就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人事、营销、采购、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有机系统。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最后,完善成本会计组织。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从管理学角度来讲,完善组织可包括建立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形成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等机制、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等。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懂经营管理,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